又陪孩子上網課 - 草稿

又陪孩子上網課

又一波疫情突如其來,又一次停課不停學中。

對這屆家長來說,疫情帶來的最大陰影就是陪孩子上網課了。以至於談虎色變。

網課第一天,早六點多叫醒浩博,要先帶他下樓去做核酸,回來喫飯後,準備上課。

“媽媽,這已經是我們第三次居家上網課了。”他似有感慨。

他的話使我我有些意外,好像他對一切從來都是漫不經心的,很少這樣鄭重地表達。

“你還記得第一次網課時你捱了多少頓揍嗎?”那時候他上四年級,在家坐不住,厭學。想起那些粗暴的教育方式,心總會隱隱作痛。

“嘿嘿……”他摸着頭,憨憨地笑了。

這個性情頑劣的孩子,越來越寬容憨厚了。

性子急躁,做事卻磨蹭。“快點,快點……”磨嘰的孩子後面,總會跟着一個焦急的媽媽。

急得我先下樓了,等了半天,他還沒下來,就先去排隊。

人很多,前後都一大趟,再不來,上課就晚了。一邊隨着人羣前進,一邊張望來路,終於看着他邁着熊二的步伐走向了隊伍後面。看看時間緊迫,我急切地招呼他:“快,快來我前面。”他鄙視我讓他插隊的做法,斜睨了我一眼,理也不理,徑自排到了長長的隊伍的最後面。

他是一個注重遵守規則的孩子。但這樣墨守成規、這樣拘謹也會使我糾結。

做母親的心啊!

這樣守規矩的孩子,他不會不交作業,也不會犯在上網課的時候偷偷打遊戲的錯誤,但這個老母親還是要像個女特務一樣盯着他,在他上課時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他一上初中,老母親就有一種中考提上議程的緊迫感,畢竟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淘汰賽。所以對網課有一種如臨大敵的緊張,對於他來說,這麼一般般的成績,一步落下,十步難攆。

還是因爲對孩子的瞭解吧。

一個總是對學習漫不經心的孩子。他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裏,並不等於他能很投入地聽課,偷偷摸摸的小動作是有的,課堂上走神也是時常的。這需要時常加以提醒。

但對青春期敏感的男孩還要注意態度,說多了也會起反作用。

三年過去,面對着已經高出我半個頭的這小子,再也不能像第一次網課的時候,生氣了可以拖過來揍他一頓了。

居家第一節課,下了課他好像還意猶未盡:“咦,這麼快就下課了嗎?”這狀態多好。想起以前那個總是坐不住的他,老母親欣慰地想:“真的是長大了呢!”

網課第二天,晚上寫完作業,他嘆着氣說:“這一天天的,屁股都坐麻了!”

一節課接着一節,初中的上課時間比小學時期加長了很多。他又是一個磨蹭的孩子,效率太低,作業常常寫到很晚,但是再晚他也要完成。面對這個慢騰騰的孩子,怕他睡眠不足,急得個老母親心臟都不好了。

我是一心不可二用的人。他在家上課的時候,我就總無心做什麼事,但又不能把盯着他的動作做得很明顯,讓他反感我的監視動機。靜靜地坐在一邊抄書,耳朵裏傳來的是老師的講課聲,眼睛的餘角裏是他的一舉一動。其實是裝模作樣的讀,真正的角色就是個女特務。抄書圖的是心靜而已。

網課過了兩天,他就有些懈怠,也開始焦躁,這時候一句嘮叨可能就會惹毛了他。

      三

一位家長驚訝地對我說:“他上課你陪着幹嘛?讓自己上就是了。俺家孩子俺從來不管。”人家的孩子學習用心,不管也優秀啊。

不用管的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老母親的眼裏也總會是別人家的孩子。

單是從他自身的成長來看,會有很多欣慰之處,你能感覺到突然蛻變的奇妙。可總是會有別人家的孩子,離間了母子感情。

但你不能在他面前誇別人家的孩子,他會義正言辭地告訴你:“他是他,我是我!沒法相比。”現在的孩子尊崇個性,沒有榜樣一說。

孩子的性情不同,真是沒法相比。在教育孩子方面,操心的多少也沒法相比。表現在學習上堪比馴馬。學習用心的孩子,不用揚鞭自奮蹄,大人省心。而漫不經心的孩子,自身沒有內驅力,就得時時鞭策一下,催着他往前追趕。但還不能趕得太急,否則這馬也許會跟你撂蹄子。

在這個內卷的社會中,教育孩子真是一件費孃的事。

“母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母親的層次決定整個家庭的高低”……這個社會對母親的要求讓我誠惶誠恐:就憑着鍋臺的高度,你能配得上新時代的母親嗎?

古有“子不教父之過”之說,而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教育的擔子由母親一個人挑起。雞娃的潮流,造就了一大批焦慮的母親。

雞娃的母親需要時時端正自己的心態,網課更是一個母親修行的過程。有一句話說:“心態對了,事兒就對了,娃也就對了。你若耐心,蝴蝶自來。”網課中要保持好的心態,多念念這句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