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擁有的人,如何懂得付出?

多年以前,我犯過一個錯誤,那天是我兒子三歲生日,我剛進家門呢,就發現孩子在前廳的角落裏,挑釁般的抓着所有的禮物,不讓其他的小朋友玩兒。我的第一反應是,在場那麼多的親戚都在目睹我兒子自私的表現,這讓我十分的難堪,我很清楚,而且也能感覺得到這些親戚都在期待什麼。

當時的氣氛十分的緊張,所有的孩子都擠在兒子的身邊,伸手要玩他們剛剛送出去的禮物,可兒子就是不肯答應。我就對自己說,真應該給孩子傳授一下分享的理念,這可是最基本的價值觀啊。

我先從簡單的要求開始:“寶貝,把小朋友送的禮物送分給大家一起玩好不好?”

“不!”她斷然的拒絕我的。

第二招就是講道理:“親愛的,如果你肯在自己家裏把玩具分給小朋友們玩兒,那麼等到你去他們家的時候,他們也會把玩具分給你玩。”

他又說了一個“不”字。

我感覺更尷尬了,很明顯我管不了兒子。那第三招就是我輕聲說:“寶貝,你把玩具分給小朋友玩兒,媽媽就獎勵你一片口香糖。”

他大叫:“我不要口香糖。”

我忍無可忍,第四招就只有恐嚇和威脅了:“你再這樣子看我怎麼罰你!”

孩子哭着說:“我不管,我的東西不要分給別人玩。”

最後,我只好採取強硬手段,從他的手裏搶過一些玩具分給其他的小朋友:“孩子們,玩吧。”

或許孩子需要先經歷擁有,然後纔會付出。想想我們自己在未曾擁有的時候,又何曾付出過呢?可當時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反而不夠重視孩子的成長和我們的關係。

我從一開始就認定了自己是對的,他的做法是錯誤的,他應當學會分享,或許正是因爲我不夠成熟,所以纔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我不能或者不願意付出耐心和理解,於是希望他能夠付出一些東西。爲了彌補我的不足,我只好藉助於自己的身份和權威來逼她就範。

這樣,反而危害到很多的東西,比如,我以後會更加的依賴外力來達到目的;孩子的成長受阻,獨立的判斷能力和自律能力的發展受挫;我們的關係也遭到了破壞。結果是懼怕取代合作,雙方都更加堅持己見,彼此防備。

如果你的力量來源於,體型、力氣、職位、權威、學歷、地位、身份、外表,或者是過去的成就,那這些發生變化了,甚至不復存在了,該怎麼辦呢?

如果我當年能夠成熟一些,就會依靠自己的力量,我自己對分享和成長的理解以及愛和養育的能力,讓孩子自行決定要不要分享玩具。或許嘗試過講道理之後,我可以帶孩子做個有趣的遊戲,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也解除孩子的心理壓力。現在我知道了,一旦孩子體會到了真正擁有的感覺,自然會樂於與他人分享。

經驗告訴我,教導孩子也要因時而異。在關係和氣氛緊張的時候,教導會被視爲一種評判與否定;關係融洽的時候,在私下裏對孩子循循善誘的效果會加倍。可惜當年的我,耐性和自控能力尚未成熟到這種程度。

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擁有,纔會真正懂得分享。許多人在家庭或婚姻中只知道機械式的付出,或者拒絕付出和分享,可能正是由於他們從未體驗過擁有,而且缺乏自我認同和自尊。所以教育孩子應該要有充分的耐心讓他們體會擁有的感覺,同時,用足夠的智慧告訴他們付出的價值,另外,還要以身作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