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之名:关于孩子,你是否有勇气“随他去”


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你有自己的孩子了,你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你是否曾经想过,你也会和大多数的家长一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补习班,因为再不努力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你是否会认为,自己的人生可能千百般的不如意,所以,未来只能把希望放在孩子的身上,所以,他就是我们的重心?


关于孩子的教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一样的看法,谁也不能说谁的方法就是对的。但是对于很多的孩子来说,他们不懂,为何妈妈的爱碰上了“教育”,竟会如此沉重呢?


作家未夕,通过她笔下的《以子之名》,讲述了中国教育背景下,三位妈妈与自己孩子的教育故事,以及背后他们各自的成长,故事展现的是升学洪流下很多家庭的缩影,聚焦的是中国式家庭教育背后的残酷与温情。


在妈妈的眼中,那个与她血脉相连,牵筋动骨的小孩,他的未来,是妈妈们下半辈子的希望。所以,为了孩子,她们牺牲了很多,但是一想到“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便忍了下来。


孩子的成长,也是妈妈的成长,也是一个家庭的成长。其实,人生的重心,或许正如苏梁说的那般,顺其自然。孩子的成长,妈妈们得有勇气随他去。


01 一切为了孩子,就是对的吗?


一个人,和爱的人,组成一个家庭,最初的时候,我们都想着,一起慢慢地变老。所以,对于孩子出生以后的事情,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太清晰的计划。就像《以子为名》里的杨柳。


最初的时候,她也只是想着和苏梁平平凡凡地过一辈子。


后来,孩子出生了,原本对孩子的教育,她也没有太大的执着,直到单位的同事一直在猛夸这“孩子是这辈子的财富”,她才想起来,关于孩子的到来,她并没有从一开始就非常地重视。


所以,从那时起,杨柳开始了在苏梁眼里“何必呢”的日子。从孩子一岁多开始,便开始各种早教,几乎市面上有什么她从来不会给孩子落下。


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她拼了命地想让孩子去省城的幼儿园,再后来,发现妯娌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也坚持把孩子送过去,哪怕这样的选择,是给自己的工作增添了各种麻烦。


后来,该上学了,为了去好一点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地买了学区房。之后,她开始信奉“金字塔”顶端的言论,拼了命地想让儿子变得优秀,用苏梁的话说:“非要儿子去当状元”。


当丈夫不理解,婆婆不理解,妯娌不理解时,杨柳有的时候也很怀疑自己的做法,但是想了想“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向前走了,哪怕最后,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和苏梁离了婚,她还是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那么这一切,难道就没有问题吗?难道这一切的选择就是对的吗?不管多么疯狂,都得让所有人体谅你吗?


多少的父母,其实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号,不停地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就像里面的那位老师,她什么都好,在工作上也很有能力,而她的同事却并不是努力拔尖的人,但是这位老师的孩子,却总比那位懒散同事的儿子差。


到最后,儿子在这种压力之下,抑郁了。最终,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她还是得放弃对分数的执着。


02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好结果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好结果。“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本身该有的生长规律。如果我们为了让他长得高一点,快一点,我们人为地帮他们拔高,到最后,所有的禾苗都会枯萎的。


这个道理,和教育孩子是差不多的。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本身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参加补习班,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艺术,学得好还是不好,主要还得看他们自身的天赋和兴趣。


而那些鼓吹着“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天赋是可以养成的”人,他们却忘了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成长有着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就像苏望,他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他也成不了班级里的佼佼者,但是他却很喜欢帮忙妈妈做家务。只是大人们却忽视了孩子的选择,一味地想让他去学习,不然的话,说不定苏望会成为一位精通厨艺的暖男。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大家放弃努力,而是我们在努力之前,得先考虑一下,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是否有意义。


方向正确,我们再把劲儿投入其中,未来我们才能收到努力的正面反馈。


03 人生的重心,其实是共同成长


在这本书中,相较于杨柳与那位女老师对孩子补习的执着,杨柳的妯娌却很少把心思花在孩子的学习上。


本身,他们的经济条件比杨柳好,所以,当杨柳为儿子拼命争取好学校,好老师,好的培训班的同时,他们却认为这世上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


所以,关于孩子的学习,他们都是很淡然地看待。苏望小的时候是很羡慕他的堂哥,因为他从来没有被逼着写作业,被逼着上补习班,被逼着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他有很多时间可以玩。


然而,很多事情的转折,大概就在他们升入初中的转折点吧。虽然苏望一直没能拥有拿得出的成绩,但好在他的抗压能力强,后来慢慢地进步了,至于初中,或许他和妈妈都觉得,上了初中就没有补习班了。


而女老师的孩子,为了到好一点的初中,逼着儿子参加各种比赛,就想着拿下一个一等奖。但是,她也看到,孩子已经有点绷不住了,最后孩子崩溃了。再后来,她对孩子上初中的要求就是轻松快乐就好。


而杨柳的妯娌,虽然孩子的学习不曾让他烦恼,但是她和丈夫的关系也开始出现矛盾,孩子的习惯养成以前没怎么抓,现在他即将上初中了,她想好好带着孩子,却发现,有些事情好像有点晚了。


而故事里的各位爸爸,好像对于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太多的参与,在他们看来,这日子过得下去就好。这也反映了当下的社会,夫妻双方生了孩子,结果带孩子,教育孩子却成了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的残酷现实。


看到故事里疯狂的妈妈们,我们几乎都会说,太辛苦了,太难了,太疯魔了。可是,在妈妈的认知里,她们懂得,把孩子教育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他们却错误地认为,教育好孩子,就是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她们从始至终都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灵成长。


最好的成长,应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当孩子,而我们,是第一次当爸妈。生活的重心,应该是拥有“随他去”的勇气,然后更多地专注于孩子品格和能力方面的培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