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此無大事:我們如何與人生大事好好道個別呢?


2022年,由朱一龍領銜主演的電影《人生大事》上映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聽說大部分都被情節治癒着。


故事講述的是由朱一龍飾演的殯葬師莫三妹在刑滿釋放不久後的一次出殯中,遇見了孤兒武小文,啼笑皆非的故事裏,演繹着莫三妹對自身職業以及生活的態度。


關於死亡,我們好像一直都沒去正視。從小到大,我們也曾參加過親戚的葬禮,每個地方對於葬禮儀式都有不同的呈現,可曾想過,葬禮上做的一切,其實也是在治癒着活着的人,彷彿那個最親的人並沒有離開,只是換一個方式在另一個地方活着。


關於衰老和死亡,其實每個人都曾在很多個時刻默默地想過,那麼,除了想,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全球知名安寧療護專家、緩和治療師,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的神經病學教授B.J. 米勒和全球頂級創意公司IDEO編輯部主任肖莎娜.伯傑聯合出版的這本《人生除此無大事》,可以說是一份真誠、實用、可操作的告別指南,讓我們每個人在面對死亡這件人生大事時,提前好好準備,好好準備。


有人說,人的一生,除了生與死,其餘的都是小事。生的時候,我們無法選擇,離開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自己來選擇。


01 何爲人生大事


可以說,死亡是我們人生的大事之一。面對親人離開或者生病,我們總是在突然之間接收到這個消息,總是充滿着措手不及。


或許有人說,當下正值壯年,老是說生生死死,不吉利;


也有人說,等到老了的時候,就只能靠兒子了,不是有句話說:“養兒防老”嗎?


也有人會說,還沒發生的事情,想那麼多幹嗎呢?


何爲人生大事?大概就是,當這件事來臨的時候,我們的選擇只有一次,我們的結果只有一個吧。放眼望去,大概就是生與死了。


當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我們沒辦法選擇什麼樣的家庭,選擇什麼樣的父母,或者降生在哪個國家,當你呱呱墜地之時,這個選擇和結果就註定了。當你睜開雙眼的時候,你會看到旁邊的一切都是喜悅的。


與之相反的,死亡卻充滿着悲傷,因爲它是每個人生命最終唯一的選擇,這個選擇的結果是永遠的離開。


那麼,我們又爲何要說,面對死亡這件大事,我們需要認真、嚴肅地對待呢?


就好像殯葬師的存在是爲了讓活着的人與故去的人好好道別,當我們知道我們人生的最終去處之時,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有主動的選擇的。


每個人離開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是安靜地走,有的人則是飽受病痛的折磨。在《人生除此無大事》這本書中,當我們看到書中列舉的那些案例,我們或許都懂得,生命的最後,有的人不是被死亡打敗的,而是敗在了病痛之下。


在我們的周圍,如果家裏的親人生病了,其實受影響的還有病人的親屬。這些親屬其實也有點類似於書中作者提到的安寧陪伴者。


生命最後時光的質量,和這些都是息息相關的。


02 你敢列一份告別清單嗎


爲什麼說這本書是一份實用的告別指南呢?因爲作者在書中向所有人提供了一種告別的方式,幫助離開的人以及他的家人從容地度過這場生命的轉場。


既然死亡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讓自己的離開變得沒有遺憾,同時也減少家裏的親人因你的離開而產生的悲痛呢?


可以的,你可以列一份告別的清單,就像當年年輕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都曾列過一份複習清單奔赴一場考試,我們都曾列過一份購物清單到商場shopping,我們也曾列過夢想清單去體驗人生的很多的不同。


面對死亡,我們也可以嘗試着這麼做,就好像,把這些事情做完,我們都可以走得很安心。


比如,提前計劃,假如你已經知道你的生命所剩無幾,那麼我們可以把生命中那些無用的東西清理乾淨,把自己想要留給子孫後代的美好回憶提前準備好等等。


又或者,你在晚年的時候,醫生突然告知你患病了,那麼你又該如何面對這個現實,如何把它告知子女,又如何告知那些身邊的人等等。


可以說,當我們可以坦然談論生死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其實是爲了更好地活着。因爲這樣子,我們才能珍惜活着的每一個時刻。


何爲坦誠,就是當你談起生死的時候,你不再逃避,不再懼怕,不再顧左右而言他了。


03 生命的最後,你如何走完呢


而今,我們談及這個話題,其實更多的是想讓我們每個人都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生命的最後,你如何走完呢?


就像前面說的,有的人最終不是被死亡打敗的,而是被病痛打敗的。在今天,我們發現,在我們人類身上不確診的病症越來越多了。


而其中,很多人更是“談癌色變”,很多人都認爲,一旦患了癌症,那就是絕症,所以人生最後只剩下等死。


在書中,我們看到很多的癌症患者不停地與死神抗爭,有的人成功地活多了很多年,有的人最終卻是崩潰地離開了。


我們也曾看過,身邊的一些老者,總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交代孩子,回家吧。這是他主動的選擇,他選擇了他離開的方式。特別是在中國,“落葉歸根”這個思想是很深遠的。從他的想法來看,他更是選擇了他在清醒的時刻,子孫都在身邊的離開方式。


對於還算年輕的我們來說,我們思考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爲這個問題可以促發我們思考,當這一天來臨時,你是否已經準備好了的心理準備。


很多人,總是有拖延的心理,總覺得有些事今天不做,明天做也可以。可是,這些年,我們也開始接受另一句話:“意外和明天,不知道誰先到來?”。


當年輕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就意味着我們需要珍惜我們的每一個當下,因爲死亡並不是只發生在老者身上,當這一天來臨時,你所有的選擇是否都可以讓你沒有任何遺憾呢?


孟子有云:“惟送死可以當大事”。送別死亡,從來都不容易,既然如此,那我們更應該提早有所規劃,這樣才能不慌不忙走向我們每個人共同的終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