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化学】《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作。《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1.营养物质

【经典原文】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

【白话释译】

各种谷物用以充养脏腑之气,各种水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各种肉类用以补益脏腑,各种蔬菜用以充养脏腑。各种气味的谷果畜菜等食物调和服食,可以补益精气。

【化学解读】

各类食物之所以能滋养身体,是因为其中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食物中的六大主要营养物质为糖类(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将糖类、油脂、蛋白质称为基本营养物质。

“五谷”即粳米、麦、大豆、小豆、黄黍,这里泛指各类粮食作物。“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其次是植物蛋白质,其脂肪含量也较高。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和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

“五果”即桃、杏、枣、李、栗,在此泛指各种果品。各类果品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还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质。“五果”只有尽量生吃,才能保证养分中维生素不受烹调破坏。鲜果加工成干果,便于运输和贮存,虽然水溶性维生素有损失,但蛋白质与糖类反而因脱水而增多。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等)所含的豆类蛋白质,可弥补谷类蛋白质的不足。

“五畜”指牛、羊、狗、猪、鸡,泛指各种肉类食物。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后能为人体提供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

“五菜”指葵、藿、薤、葱、韭,在此泛指各种蔬菜。蔬菜的种类很多,根、茎、叶、花、果均可食用。蔬菜的营养物质主要包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这些物质的含量越高,蔬菜的营养价值也越高。此外,蔬菜中的水分和膳食纤维的含量也是重要的营养品质指标。通常,水分含量高、膳食纤维少的蔬菜鲜嫩度较好,其食用价值也较高。对于纤维素而言,尽管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人体不能吸收纤维素,但纤维素可以加强肠胃的蠕动,有通便的功能。所以蔬菜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

能为人类提供营养物质的食物多种多样,不同食物的味道、口感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人根据个人喜好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甚至养成了偏食的不良习惯。长期偏食会导致营养摄入失衡,出现营养不良,引起皮肤病、近视眼、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因此日常饮食应该相互搭配多种食物以构成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证人体均衡吸收各类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

(参考刘富海、刘烨《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

                            2.酿酒

【经典原文】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篇》

【白话释译】

汤液醪醴指由稻米五谷制成,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酒剂。本段大意是:黄帝问道:“怎样用五谷来制作汤液和醪醴呢?”岐伯答说:“用稻米来酝酿,用稻秆来做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而稻秆之性坚硬。”黄帝说:“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稻谷得天地和气,生长在高低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备;又在适当的季节收割,所以稻秆之性最坚实。”

【化学解读】

酒是含有酒精(乙醇)的一种饮料。中医认为,适度饮酒可以温经通络,扶阳驱寒。很多医学典籍当中都有以酒入药的记载。

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神农时代。远古时代的原始酒是水果在大自然中经自然“酒化反应”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食物中的糖分,像麦芽糖、葡萄糖等,经过自然界中酵母菌的发酵反应就会生成酒精。民间至今有“猿猴造酒”的传说。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实腐烂,含有糖分的野果通过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生成酒精、酒浆。人类在长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也学会了用水果酿酒。中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战国策》中就有“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的记载。

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人到农业杜会,人们的主要食物也变成了谷物,于是又出现了谷物酒。谷物酿酒的基本过程包含谷物的蒸煮、发酵、过滤、贮酒。经过蒸熟的谷物原料,便于微生物的作用,制成酒曲,也便于被酶所分解(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从而发酵成酒,再经过滤,滤去酒糟,得到酒液。

民国开始,我国引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技术等西方科技知识。此后,传统酿酒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懂得了酿酒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奥秘,生产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机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质量也更有保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