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精读13:变局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中国还面对了一个比太平天国更危险的对手,也就是李鸿章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什么样的对手呢?就是洋人。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天朝就是高高在上的,所有的外夷都应该俯首称臣。然而,两次鸦片战争,让曾国藩的传统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首先,双方的武力差距极其选书,技术上的差距并非决心、勇气和良将所能比的;其次,这些洋人与历史上的蛮族完全不同,他们的行为方式体现出的文明水平差异巨大,洋人并不想推翻清王朝,他们的志向在通商和平等外交,曾国藩意识到,这些洋人不但军事强大,还有自己独特的信仰、文化系统和做事原则。

为此,在深入研究外情的基础上,曾国藩不断升级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试图收集并探寻西方的军事秘密,建立“安庆内军械所”,集中中国当时最出色的科学技术人员,专门仿造西洋的枪炮弹药,并把试制轮船作为军械所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更全面掌握西方技术,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又建设了一个更大的兵工厂——江南制造局,将制造轮船与“自强之道”联系起来。

曾国藩在为官之路上一直都很谨慎,但在洋务运动上,却丝毫不怕有越权的嫌疑,因为在他看来,军事工业的意义,在于这是中国自强之本,是开风气,是源头。在此,不得不佩服曾国藩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和思维。

除了西方科技的重要性,曾国藩的外交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曾国藩形成了三个在当时看来无比激进的外交观念:

第一,对外国人要平等相待,把外国人当人。如之前所说,中国人的传统狭隘观念是只有中国人是人,而其他族类都是介于人与兽之间,皇帝要求洋人见他的时候,必须三跪九叩,否则直接遣返,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广州及清政府还掀起运动,不论如何也不让外国人进城居住,也成为英国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借口之一。

第二,诚信外交,对外国人要讲信用。当初清政府对外国人的方法是蛮夷不是我们的族类,因此和他们是不用讲道理的,只能以权宜、权术的办法来笼络糊弄,而曾国藩在观察了洋人的言行后认为,在对外谈判中,一定要像君子,首重信义。能答应的,大大方方答应,不能答应的,坚定不移。不能学市井商人的手段,让人看不起。

第三,在对外交往中,不要争面子,要争里子,不要争小处,要争大处。至于要不要洋人进城居住,见到皇帝要不要三叩九拜,都不是大问题,在和外国人谈判时,要力争商业利益,保护国民生计。

对比现在的国家外交的战略思路和全球化的合作关系,不得不说,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曾国藩还是有令人敬佩的独到眼光的,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敢于突破,用于学习,与时俱进,实在厉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