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44|大勢篇:政治維度(4)


公文用典的“大勢篇”:順應國家和地方的發展大勢,切入宏觀場景,以典說“勢”,體現典故經世致用的價值。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這樣五個維度。

07. 養民以論功,足食以養民

【範文】

多聽民衆聲音,延伸考覈深度。“養民以論功,足食以養民”,不看“唱功”看“做功”。將重點項目和重大事件現場作爲“考場”,把羣衆是否滿意作爲考覈瞭解幹部的重要標準,考準考實幹部的“知名度”與“知民度”。(選自2019年1月6日黔東南日報署名文章《評優莫搞“輪流坐莊”》)



【典故出處】

語出清朝唐甄《潛書•下篇上•考功》,“古之賢君,舉賢以圖治,論功以舉賢,養民以論功,足食以養民。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考覈官員功績要看其能否養民富民,養民富民要看其能否讓百姓豐衣足食。

【典故解讀】

唐甄與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並稱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啓蒙思想家”,《潛書》是其主要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和學術思想。《潛書》初名《衡書》,意在權衡天下,後更名《潛書》,意爲潛而待用。全書分爲上下兩篇,每篇又各分上下,共九十七篇。

在《考功》篇中,唐甄主張加強對官員的考覈管理,考績要以養民富民爲功,把百姓能否豐衣足食做爲考覈官員的重要標準。在他看來,不能養民富民的官吏,即使是廉才之吏,也一樣是貪官酷吏。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養民以論功,足食以養民”這句典故,常用於領導幹部的考覈工作,強調考覈應該立足根本,厚植爲民服務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通過考覈這個指揮棒,引導領導幹部堅守初心使命,將爲民服務刻在心頭,落實在行動。

【範文賞析】

這篇範文針對各地年終考覈中存在着評優“輪流坐莊”的問題,提出要將實際工作與幹部考覈融合起來,真正發揮好考覈工作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

文中引用“養民以論功,足食以養民”這句典故,強調幹部的考覈工作要多聽民衆聲音,把羣衆是否滿意作爲考覈瞭解幹部的重要標準,考準考實幹部的“知名度”與“知民度”。



08.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範文】

傳承弘揚協和萬邦的天下情懷。“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中華民族自古就培育了海納百川的胸襟、天下一家的理念。面對洶湧疫情,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生動詮釋了協和萬邦的天下情懷,充分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世界意義。(選自2022年2月17日人民日報署名文章《偉大抗疫精神彰顯中華文化時代價值》)



【典故出處】

語出春秋時期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與仁義親近,與鄰邦友好,這是我們的國寶。

【典故解讀】

根據《左傳》記載,魯隱公五年,鄭莊公請求與陳國講和,但是陳桓公沒有答應。陳國大夫五父勸諫講和時,說了“親仁善鄰,國之寶也”這句話。可是,陳桓公仍然拒絕講和。第二年鄭莊公入侵陳國,大獲全勝。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親仁善鄰,國之寶也”這句典故,常用來表達一種治國理念,強調以仁愛友善的原則與鄰國相處,這是實現國與國之間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進而可以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範文賞析】

這篇範文引用典故“親仁善鄰,國之寶也”,體現了自古以來鄰邦友好、協和萬邦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面對洶湧疫情,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這樣的精神在新時代展現出天下爲公、勇於擔當的世界情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