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47|大勢篇:生態維度(4)


公文用典的“大勢篇”:順應國家和地方的發展大勢,切入宏觀場景,以典說“勢”,體現典故經世致用的價值。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這樣五個維度。

07.  水青岸綠、魚翔淺底

【範文】

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既非一日之功,又非一己之力,這需要全社會、全領域的共同作爲。其中關鍵一點就是集中優勢力量幹大事,變“九龍治水”爲“一個拳頭出擊”。(選自2018年5月23日人民網評論文章《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典故出處】

語出《沁園春·長沙》,“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詩中典故的意思是,魚兒在清澈見底的水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寓意是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

【典故解讀】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寫於1925年晚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湘江寒秋圖,回憶了往昔的崢嶸歲月,道出了“誰主沉浮”的胸懷和壯志,從中抒發了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

詞中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通過萬物競相在秋光中自由生活的畫面,體現了對自由解放的嚮往和追求。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魚翔淺底”這句詩詞體現的是它的畫面形象,常用於生態建設中,“水青岸綠、魚翔淺底”再現了一副高顏值的生態環境。

【範文賞析】

人民網這篇評論員文章是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系列網評之一,文章使用“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這句話,比較形象地勾勒出了生態環境治理後呈現的美麗畫面。



08.  草長鶯飛,水波粼粼

【範文】

草長鶯飛,水波粼粼。山東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古運荷鄉”運河溼地公園裏,大棗莊村村民孫啓付正撐着船清理水面垃圾,“區裏設了生態公益崗,我們既能保護家鄉的環境,還有穩定的收入。”嶧城區設立城鄉生態公益崗1914個,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性循環逐漸形成。(選自2022年9月13日人民日報署名文章《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典故出處】

語出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

“草長鶯飛”這句典故,出自“江南草長”、“羣鶯亂飛”這兩句話,用來描繪旖旎多姿的江南春色。

【典故解讀】

丘遲是南朝梁國文學家,《與陳伯之書》是一篇勸降書,陳伯之原是梁國的江州刺史,後來投魏,丘遲寫了這封信勸其歸降。

文中這段話形神兼備地描繪了一副讓人流連忘返的江南春景圖,以此觸動陳伯之對於家鄉的思念之情。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草長鶯飛,水波粼粼”這兩句可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盡顯生態之美。

【範文賞析】

人民日報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不斷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文中使用“草長鶯飛,水波粼粼”這句詞語,可以形象地展現“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生態之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