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42|修養篇:生活情趣(3)


公文用典的“修養篇”:針對個人素質修養的要求,切入微觀場景,以典說“情”,見微知著,舉一反三,激勵提升人生境界,修養內在素質。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讀書學習、生活情趣等方面。

05. 上好紫則下皆女服,上好劍則士皆曼胡

【範文】

“上好紫則下皆女服,上好劍則士皆曼胡。”好風氣的形成有賴以上率下,好的言論環境的培護同樣是這樣。批評的話不容易說出口,也不容易爲聽者所接受,能不能形成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活躍氛圍,指揮棒就掌握在聽者手裏。聽者只好鶯歌燕舞、不喜慷慨直言,積極進言者也難免產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只說空話套話和“正確的廢話”的風氣便甚囂塵上。聽者有容納尖銳批評的雅量,有鼓勵逆耳之言的胸襟,對講者而言就是無形的激勵,講真話、講批評的話也會蔚然成風。那些講假話、謊話、恭維話的人,自然就會失去市場。(選自2016年5月18日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二耳之聽”惕厲自我》)



【典故出處】

語出清朝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上好紫則下皆女服,上好劍則士皆曼胡,此俗之以貴移者乎!”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如果上位者喜歡華貴的衣服,那麼下位者就會像女子般穿戴漂亮;上位者喜歡掛刀佩劍,下位者就會個個佩帶長戟。

【典故解讀】

魏源是近代中國傑出的啓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也是維新改良思想的先驅者。

《默觚》是魏源的早期作品,“默”取於魏源的字“默深”,“觚”爲古代木簡,“默觚”意即魏源的書簡。《默觚》分《學篇》和《治篇》上下兩部分,內容體現了作者對哲學、政治、法律、教育、歷史、經濟等方面的見解。

“上好紫則下皆女服,上好劍則士皆曼胡”這句話,用來說明居高位者必須慎其所好,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這句典故警醒領導幹部要培養高尚情趣,自覺抵制低級趣味,領導幹部作爲頭雁和標杆,個人的情趣喜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一個單位的風氣,唯有摒除不良的情趣,才能堅守精神高地。

【範文賞析】

人民日報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題表達的是領導幹部要不護己短,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範文中引用“上好紫則下皆女服,上好劍則士皆曼胡”這句典故,強調一個好的言論環境的培護,有賴於以上率下,能不能形成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活躍氛圍,指揮棒就掌握在聽者手裏。



06. 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爲禍

【範文】

“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爲禍。”健康高雅的興趣和愛好無疑是有益於身心和工作的,而且還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體現出個人品格;但是如果興趣愛好突破了正常的界限,成爲不良嗜好,就會陷入慾望的陷阱難以自拔。所以,各級領導幹部對於自己的興趣愛好,需要嚴格自律、謹慎對待。(選自2019年6月6日雲南日報署名文章《培養健康向上生活情趣》)



【典故出處】

語出東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爲禍。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喜歡划船的人往往會淹死,喜歡騎馬的人往往會摔死,他們都因爲自己的愛好而招來禍難。

【典故解讀】

《越絕書》是東漢初期史學家袁康所著,記載了古代吳越的地方史,反映了春秋末年吳越兩國爭霸的史實。這部書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地方誌,被譽爲“地方誌鼻祖”。

文中“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爲禍”這句話,是春秋時期的術士公孫聖爲吳王夫差解夢時所說。吳王夫差在滅掉越國之後十分驕戰,公孫聖爲之解夢,勸諫夫差不可好戰,否則會反被自己的喜好所誤。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爲禍”這句典故,常用來告誡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自己的情趣愛好,人皆有愛好,但任何愛好都有一個合理的度,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因“好”致“禍”。

【範文賞析】

雲南日報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題是培養領導幹部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範文中引用典故“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爲禍”,旨在闡明興趣愛好要愛之有度,不能沉迷其中,如果興趣愛好突破了正常的界限,就會成爲不良嗜好,讓自己陷入慾望的陷阱而招來禍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