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職場十年記

今年工作滿十週年了,我覺得我應該寫點什麼。

我的職場分爲兩段,一段是我開始寫作前,一段是我開始寫作後。但是鑑於我已經持續寫作八年了。而沒有寫作的前兩年,其實更像是爲後續八年做了一個鋪墊和預備。所以不管是按二八法則,還是抓主要矛盾,我的十年職場生涯,其實和我的寫作生涯,基本是重合的。

一直以來,我寫作的這一攤事,和我的職場工作,是分割開的。諸位雖然通過閱讀各類文章看到我,但其實可能你並不知道我具體做什麼工作,有什麼頭銜,或者是什麼級別。我未曾在文章裏主動公開這些信息,也未打算以此作爲標籤,用於給自己所謂的個人品牌貼金,或者四處張揚用於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而所謂我今天的一些“影響力”或者“關注”,更多的是用一個難記的Scalers的代號,持續寫作,慢慢積攢出來的。又承蒙有讀者持續厚愛,用行動支持,才能綿延不斷,穿越時空,至今仍然持續運行,才得以有《學習的學問》《持續行動》《刻意學習》三本還算暢銷之書。

有的人會問我,你的影響力那麼大,你的同事知道麼?我說,首先,我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千萬不要想太多,那就搞出笑話了。其次,我怎麼才能知道他們知不知道?我如何才能區分真不知道和看上去不知道?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貌似沒有那麼重要。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在主動建立我的職業與寫作的事業的隔離帶,可以確保兩邊都長遠發展、穩固前行。我的職業和我的寫作事業,是兩個不同的行業。正因爲兩個行業完全不同,於是乎,井水不犯河水,相互獨立,反而有很多好處。

我不用想着在工作上將資源吃裏扒外,導入到我自己的寫作事業上,給自己貼金粉飾;我也不想拿着我寫作事業的發展成果,倒過來再到職場上打打工作的主意。上班與下班,職場與生活,最好的節奏,就是平行結構。

在工作上,認真做事,既不畏畏縮縮,做該做的事情,也可以審時度勢,能屈能伸,保存實力;在寫作以及相關個人成長的事情上,可以放眼長遠,大膽施策,提高要求,不怕沒人。這種平行的結構,相互支持,給了我很多心靈的緩衝區,讓我在面對各種困難的時候,心態更從容。

很多人和我說,你明明可以選擇不工作的,靠寫作已經可以爲生了,爲什麼還要工作。我說,“寫作爲生?爲什麼要罵我?”正因爲工作還很有意思,所以我還要工作,而且還是積極主動選擇工作,有時候還會不經意捲到別人。工作是我的選擇,哪怕我經歷的事情辛苦一些,我也是願意的。當然,這樣的確會少賺一些錢,畢竟什麼個人品牌呀、IP打造呀,要是能放開來撈,還是能撈不少的。但是,不能什麼都要嘛!

在職場的持續工作中,讓我更清醒地明白,自己是一個普通人,做普通的事情,但是通過積累,可以做出一點對社會有價值的工作。同時,既然你在職場上,那就要面對一切職場上的百態:領導的期望、工作的壓力、同事的關心、行業的挑戰。也會看到許許多多有意思的事情:個別人的臨陣反水與捅刀子、權力的尋租鏈條、政策的執行與變異、組織的發展與惰化、推諉與扯皮、個人逃避與組織代價……這些種種組織行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部鮮活的職場演進史。這些經歷,都會讓我更清醒,對自己的認識更客觀,不容易飄。

諸位讀者看到標題點進文章的時候,也許可能想看,我在職場的這十年,是否有取得什麼鮮亮的成績,是否升職晉級,是否發財加薪,是否得過大獎。也許一個普通的職場人,在十年記的時候,需要把這些羅列一番,掛在自己名字後面,然後向自己的讀者證明,你看我是一個很優秀的職場人,所以你們應該跟着我學習,然後再推出一門職場課。

但是,經歷過過去十年洗禮的我,恰恰是一個完全不再需要這些來自我標榜的人。如果我在職場十年,還要主動和你說我的年薪如何、我的職級多少、職場成就多高,然後企圖用這些閃閃亮的玩意來形成氣場,給你一種勵志的感覺,向你證明我厲害,那我覺得我這十年的成長,真是白瞎了時間、白瞎了我寫的那麼多的文章,白瞎了我對自我的訓練。

職場十年,我收穫到最有價值的,其實是面對時間的底氣、面對未知的定力以及面對真相的勇敢。這種收穫會讓我越來越樸素,但是卻越來越有力量。我可以做好許多不同的工作,我可以理解形勢的變化、做好決策並且組織資源執行,我可以在現有的工作中梳理出線索並開展戰略謀劃,我可以在錯誤中找到原因快速修正調整。這些元能力,是跨越了職場工作與寫作事業的平行線,在認知層面相通的。

也就是說,雖然二者相互隔離,但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卻始終來自一個大腦。這就像“吸星大法”一樣,看的是不同門派的武功,但是卻在某個層次是相通相融、相互借鑑了。而大腦知道在什麼場景要做什麼事情,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這就像在頭腦裏並行的宇宙一樣。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但是這樣做的缺點就是會有一點辛苦,尤其是同時被需要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雙線作戰,甚至多線作戰。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工作上發揮重要的角色,也會要求投入更多的時間;不過好在另外一個方面,由寫作帶來的社羣以及社羣的活動產生的湧現效果,以及小夥伴的支持,可以在社羣上提供許多的助力,也讓社羣如虎添翼。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的生活與工作,會非常的豐富。如果我只是做自媒體,或者做社羣,我的眼界很容易窄化。自媒體做來做去,最多也就是幾百萬人的盤子,卻容易給自己一種評頭論足、呼風喚雨的幻覺。而工作的加持,直接可以上千倍地擴大思考的格局,以及問題的規模。這既包括眼界、視野、思考問題的高度、看問題的角度,以及問題的複雜程度。但是又能讓自己迴歸平常心,知道這是藉助組織的力量,才得以落實的安排。

這種平行結構,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是,我做很多事情,不用太顧及商業上的利益而讓動作變形。因爲不着急,不容易急功近利,所以能做很多長遠導向的工作。而這些長遠導向的工作,也會讓我更有底氣,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顯現出巨大的價值,反而又讓我收穫良多。

所以我的公衆號,沒啥商業廣告,我很少互推,社羣招募也不拼命,但是事情每年都能持續做。所以我在工作中,也會更直來直去,用更高效的方式,推進工作,省掉許多因爲擔心和恐懼而不敢做的事情。這種做事的定力,和不追風口的淡定,是我在這十年的職場上,一點點涵養出來的。商業社會的套路太多了,有太多打着你的旗號爲你好其實最終會拉你一刀的行爲,但是當你降低了自己的慾望,而專注在把事情做好上面,你會發現,自己能更純粹一些。

這十年讀了一些書,做了一些工作,這些切身的經歷告訴我,人是很容易迷失的。要麼迷失在形式上,要麼迷失在表面中,要麼迷失在虛幻裏,要麼迷失在患得患失時,而清醒地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具體而微的問題,纔是持續發展的後勁。

當然,關於“你應該怎麼活”這種話題,每個人都能發展出一套自洽的理論體系,並且拿來教唆別人。有的人甚至自己都沒考慮清楚,就像個和事佬一樣在叭叭給人上課。但是對我來說,至少我在我能力範圍內,把我想要過的生活,努力過上了。我用我的行動,支撐起了我的生活理念。

這種理念,不在於用什麼牌子的生活用品,不在於要有什麼消費習慣,而在於,我如果有什麼想法,我就可以依靠我的想法與思考,開展我的工作。我能堅守做我認爲要做的事情,我也可以接受他人的想法並且予以調整。在這些過程中,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得到相對寬敞的發揮,而不是被過度拘束、脅迫甚至強制。

站在十年職場的角度看,人要形成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假如有了想法,再持續做下去,又是有更大的難度。而幸運的是,對我而言,面向未來十年,自己還是有那麼一點小想法的。那剩下的時間,就是要繼續一點點地去做到。這樣即使老之將至,也不算是虛度光陰。

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時光的流逝,但是同樣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們前進的心。

在職場,我們會進化得越來越複雜,擁有職位、職級以及權力,掛上一堆專家、領導的稱號或者頭銜,於是看上去越來越貴,也越來越脆弱。

但是在人生道路上,我希望我們都能因爲時間的淬鍊而更加樸素、純粹、專一、篤定,更不畏浮雲遮望眼,更有定力,從而越來越反脆弱。

這世間本來也許並沒有職場,所有的場,都是我們個人成長的生活場、練習場、磨礪場,也是我們的夢工場、理念實驗場、人與人相互關愛的能量場。

最後,希望在未來十年,能繼續有足夠的定力,發展好、維護好從頭腦裏生長出的理念,一件一件做,一個一個實現。也願讀到此處的你,過上如願的生活,守護內心的一片寧靜。

是爲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