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對“小鎮做題家”好一點

最近,“小鎮做題家”的話題又火了。於是,我和我的編輯有如下對話:


其實這篇文章的原稿是很辛辣的,不過在入選的時候,編輯差點就給我刪掉了。經過我妙手回春以後,還是保留了,但是卻平和了很多(中年男人的Peace & Love)。我在去年有一篇文章,就側面記錄了當時的想法。參見《“小鎮做題家”與“城市鄉巴佬”》。

對“小鎮做題家”好一點

我一直認爲,“小鎮做題家”這個說法,如果不是來自一羣人的自嘲,而是來自另外一羣人大張旗鼓的冠名,那麼這就是非常刻薄的行爲。起這個稱呼,從某種程度上說夾雜了“偏見”“刻板印象”,以及對不同羣體的“歧視”,是比較嚴重的製造對立面的行爲,應該受到嚴厲的抨擊與反對。是誰會喊出“小鎮做題家”的稱號呢?“小鎮”的對立面是什麼?“做題家”的對立面是什麼?喊出這個“小鎮做題家”的目的是什麼?稍微一想,就不難理解,這或許是一個“概念陷阱”。

每個人選擇不了自己的出生環境,不管是出生在小鎮,還是出生在城市,都無法改變,所能改變的就是在客觀環境裏不斷努力、向上生長。面對經濟的發展與城市化的推進,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小鎮走出,走進城市。這得益於時代的饋贈,通過持續做題,獲得到城市求學的機會,然後在城市發展並且安居樂業。城市中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不同環境出身的人能相遇,並一起開展工作,一起建設社會,不就說明了這個時代的可貴之處嗎?

從某種程度上說,“小鎮做題家”已經算是同齡人中的優秀青年。殊不知有多少人想單純通過考試改變命運,不管是高考、考研或是公考。通過做題改變命運,一直都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一個人能持續做好題,他的未來發展一般都不會差。從這個角度看,喊出“小鎮做題家”,竟然有一點酸溜溜的感覺。

我第一次看到“小鎮做題家”這個詞的時候,背後涼颼颼的,我會想,這是不是在說我?我就是從小鎮走出來的,我也會做一些題,然後從小鎮走到北京,畢業後又留在了北京,折騰了很久,終於算在北京落了腳。社會上對於“小鎮做題家”的討論,給了我一個警醒:我會不會“只會做題”,然後在未來“發展受限”?

如果把“小鎮做題家”當成是一種批評,我們可以從中吸收什麼有價值的信息呢?做題或許可以讓人發生改變,但是人不能只擅長於應試意義下的學習,更要學會在社會實戰意義下的學習。會做題,可以讓很多人考上好大學,但這不能成爲人生成就的巔峯。恰恰相反,到了一個新起點,正是人生的新開始。我們在大學裏應該繼續保持當年做題的勁頭,拓寬視野,升級學習方法,適應新的環境,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如果沉迷於過去,沒有意識到新階段對能力的新要求,最終將陷入發展的困局。

在學校裏做題,只要搞定由書本上的知識點串聯而成的問題就好,但是一旦進入真實的生活,問題會變得立體:要進入什麼行業,抓住什麼機會,與誰合作,採取什麼策略,結識什麼樣的人……這些問題,會比試卷上的問題更復雜、更有挑戰性,而回答得好也能帶來更多的回饋。

當人們在討論“小鎮做題家”的時候,討論的核心也許並不在於“小鎮”,也不在於會做題,而在於有沒有持續學習,有沒有意識到以前讓自己所向披靡的方法會有失效的時候。一個持續學習的人對環境是非常敏感的,他能夠意識到所處環境的變化並採取應對措施。不過一般來說,不少人往往會拿過去的成功束縛自己,沉溺在曾經的榮耀裏難以自拔,直到遭遇一次大失敗纔開始反思。

在環境變化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爲“小鎮做題家”,而這時候就要多問問自己:我的這個方法,到底什麼時候不能用?

這篇文章是掛在《知道“方法”在什麼時候不能用》這一篇文章下面的,後面講的就是《不要做方法的“粉絲”》。如果想看全文,可以在《學習的學問》裏查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