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聲聲歌故園

1/

"金燦燦的絲喲, 銀燦燦的網,我愛你中國的絲網之鄉。"作爲一個網鄉人,一個絲網行業打拼了多年的經營者,每當聽到這首歌,感覺格外親切。而當我知道,詞作者是我們家鄉的文聯主席王彥博先生時,不由心生感慨。

多年前,我在一家工廠做會計,常常會在報紙上看一些有關家鄉的通訊報道和其它方面的消息,因爲喜歡文字的緣故,自然也會關注文章的作者。久而久之,一個常常在報紙上看到的名字漸漸熟悉了起來,而這位多產、文筆好,文章常能上得大報的作者也讓我自此記在了心裏。

國家級大報時常有文,地市報紙更是屢見不鮮,即便做絲網時忙忙碌碌,還會從不同的平臺留意先生的文章,記得在絲網商會的信息報上,常有先生的文章刊載,我是從不間斷,每篇必讀。

隨着信息的發達,網絡的便捷,越來越多地看到了先生的文章,尤其加入縣作協以來,隨着接觸的增多,瞭解的深入,知道了《歲月風華》《歲月當歌》《故園如歌》三本散文集的出版面世,知道了《孫犁百年誕辰紀念集》《博陵古韻》《時代新歌》等多卷本的結集成冊,知道了詩詞創作、書法作品的精彩紛呈。這些充分顯示出了先生的多才多藝和出類拔萃。對很早就曾羨慕其文筆出衆,才華橫溢的先生,愈發有了敬佩和敬重。

中國散文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書法藝術研究會、河北省作家、戲劇家、評論家協會等衆多國家和省級會員資格,亦說明了先生在文學藝術領域的成就和高度。

2/

一則喜歡的歌曲《我愛中國的絲網之鄉》經專家評審,入圍由全國總工會組織評選的"喜迎黨的二十大一一唱響新時代"歌曲徵集活動100首,而且是衡水市唯一的一首,讓爲先生高興的同時,又有一絲驚羨沁入腦海。

情深意切、感人至深,渾然天成、大氣磅礴。筆走龍蛇、行雲流水。先生在散文、詩詞、書法上的優秀和成就印象深刻,但對先生在作詞譜曲方面的熱愛和堅持則知之甚少。

或許是我的孤陋寡聞,其實先生早在1985年就曾在《衡水日報》發表過自己作曲的《光榮屬於你一一辛勤的園丁》,以熱情歡快的曲風,表達了人們對教師對教師的景仰敬佩之情,也得到了先生當時所在的衡水教育學院和社會各界的讚揚。

閱讀先生的文字,不難發現,小小少年時,便顯露出他在表演、器樂、音樂,尤其是曲譜識唱、寫記等多方面的敏感和天賦。十一歲考入縣文藝宣傳隊,爲父親作詞哼唱的京劇選段記成簡譜。爲舞臺劇的唱詞配曲和調,用一天的時間,爲評劇小演唱《階級兄弟親更親》撰詞作曲。人生的每個階段,無不顯示出先生對音樂的喜愛。

多年以來,先生從未間斷過對歌曲的喜愛,或作詞、或作曲、抑或詞曲兼爲,創作了一大批人們喜愛的歌曲。其中,《我愛中國絲網之鄉》《感恩》《安平中學校歌》《聖姑情》《網鄉美》《常常想起你》《相約你和我》《方向》《安平多嬌》《向幸福出發》《婆媳誇》等歌曲、戲曲作品深受好評,有些被製作成MTv在全國各地廣爲傳頌經久不衰。

"金燦燦的絲,銀閃閃的網,我愛中國的絲網之鄉。風雨五百年,奇葩鮮又亮,網鄉的兒女編織好春光。""父母的養育情一輩子說不完,兒女們都應有報恩的心願。江河流天地轉時光匆匆過,孝父母敬長輩是我們的永遠。""常常地想起你,我的鄉親孫犁,想起你就難忘記 ,深深的情誼,常常地想起你,文學大師孫犁,想起你就如看到浩瀚的文集。"身邊人,身邊事,像鄰里間嘮家常,如朋友間講故事,在娓娓動聽,宛轉悠揚的歌聲中,讓人沉醉其間,流連忘返。

3/

無論散文、詩詞、歌曲,先生的作品始終充滿着正能量,與時代的發展脈絡同頻,作爲文聯主席,他認真履行着一位文學藝術界領頭人的神聖職責。以一顆真心,滿腔深情,不遺餘力地爲家鄉的宣傳和建設搖旗吶喊,擂鼓助威,組織、策劃、實施了無以計數的羣衆文化活動。

腳踏實地,俯首躬耕,不忘初心,持之以恆,堅持精益求精、勇攀藝術高峯,爲時代書寫,爲人民放歌,持身守正,德藝雙馨。無論是創作實踐、還是爲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熱血、一身正氣,不愧爲文藝工作者學習的楷模。他是家鄉文學藝術界的領路人,更是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

多年服務於政府工作,他對這座城市充滿了熱愛,對這座城市的人們充滿了深情,他用真誠熱烈,樸素平凡的撰詞,歌頌着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和欣欣向榮,他用積極向上,明媚歡快的曲調,讚美着無數個普普通通的人所創造出的驕人事蹟和精神風貌。

先生爲人真誠,幽默風趣,讓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之感,先生精神抖擻,朝氣蓬勃,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家鄉的文化建設,先生情繫故園,無私奉獻,爲宣傳家鄉,建設家鄉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先生多才多藝,造詣頗高,卻低調謙和,甘爲人梯,發現並扶持了一大批先進的文學藝術精英和人才。

沒有陽春白雪,沒有晦澀難懂,無論寫人寫物,寫景寫情,他的撰詞譜曲通俗易懂,真實真誠,讚的是平凡人的事蹟,唱的是普通人的心聲,並在這種真實真誠中,讓人們陶冶情操,獲得美的享受,正因爲此,他的作品深得人們的喜愛,廣爲流傳。

4/

一次閒談中,知道先生還會譜曲時,我的臉上掛滿了驚訝的表情,是的,當時確實驚訝到了自己。一個人在某一方面才華出衆已經很優秀了,而在多個領域均有建樹卻絕非易事。

想起多年前在央視一檔知名欄目中看到過先生的一期訪談,我忽然有些明白,正是代代相傳的文脈延續,成就了先生在文學藝術界的多才多藝和出類拔萃。

祖父是清末民初方圓知名的民間藝人,他作詞譜曲的“過春節”“元宵節”等多首“家歌”,被當做“家產”一代一代地傳承開來。父親吹拉彈唱樣樣通,劇本創作也聞名四邑,四哥被推進了“文藝兵”解放軍革命熔爐。於先生,由於天資聰慧,悟性極高,更是深得父母喜愛。母親一個不顧全家人的不滿、只允許這個五兒可隨時扣聽耳機、聽歌學戲的決定,便淋漓盡致地詮釋了這種愛的熾烈和堅定。

家風的薰陶,文脈的傳承,加之天賦之外的刻苦學習,勤奮努力,先生不負厚望,成爲了父母期待的樣子,成爲了家庭家族故鄉的驕傲,無論在職時的兢兢業業,還是退休後的盡力而爲,他始終如一,不忘初心,讓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輝,成爲這座城市閃耀着光亮的人。

曾經在一篇文字裏說過,"無論是面對面的請教聆聽,還是其它形式的學習交流,又或多次拜讀先生的文字,我看到了真誠,我看到了熱愛、我看到了深情、我看到了眼量和胸襟,我更看到了先生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此刻再次摘錄於此,是因爲這是我對先生最清晰最真切的感受,正是先生的心之滾燙,愛之熾烈,才之出衆,纔有了文字的深情,詩詞的瑰麗,書法的精練,纔有詞曲的深情和悠揚,纔有了廣泛的傳唱和讚頌。

越來越多的瞭解,越來越多的敬佩。從1985年1月25日發表在衡水日報《光榮屬於您-辛勤的園丁》,到多年後《我愛中國的絲網之鄉》入選全國總工會評選的優秀作品100首,其間的很多次作品,是他用一顆赤子之心寫就的一支支心歌,是他用滿腔熱情唱出的一曲曲心聲。那跳動的音符,那靈動的節拍,那一字一句的精雕細琢、那一調一拍的反覆哼唱,是他毫不保留地對家鄉裸露出的一片深情。

5/

文字寫到這裏,欣聞先生又譜新曲,是的,《美麗大安平,我爲你放歌喉》,滔滔滹沱水,滾滾向東流,那時而得安若明鏡 、緩緩流淌 ,如先生撰寫的一段段精詞妙句,愛意綿綿,情深意長,那時而得碧波盪漾、波光粼粼,如先生譜就的一支支美韻佳音,感心動耳,蕩氣迴腸。

曾聽先生說過,有作品能夠入選全國總工會評選的全國優秀100首,也覺獲得了努力後的幸福。正是一種自覺的、真誠的、樸素的、摯熱的故園情懷,讓他在家鄉的宣傳、推介工作中不遺餘力,並在這種努力中獲得一種愉悅和自豪。

一腔衷腸訴深情,一曲心聲頌故園,願先生在歌曲創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順暢,願先生的藝術生命常青,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老百姓喜歡的歌曲,願飽含着先生一片深情的歌聲在博陵大地餘音不絕,響亮悠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