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家長心得

這次期中考試孩子的進步很大:由月考的年級第37名上升到年級11名,班級名次也由10幾名上升到第二名,數學成績拿到文科本班第一名(123分)也是有史以來孩子數學的最好的成績。不僅僅是我,連孩子自己有的時候也覺得很出乎意料,沒想到自己的成績提升這麼多,當然這僅僅只是一次考試,也僅僅只是一次期中考試,不能說明孩子以後就一定能保持住或者得出結論孩子的成績從此就比這更好了。孩子比較謙虛也比較內斂,某種程度上特別的進步可能也是一種壓力,因爲她自己還沒有熟悉和適應。她說更多的可能是偶然,或者是同學們都有點失誤沒有考好,不過靜下心來和孩子溝通,孩子也很認真肯定地說:“媽媽,我知道爲什麼,原來是我自己不一樣了”,原來真的是有原因,原來只要你用心,收穫真的看得見。


雖然昨天在家長會上做了簡單的分享,還是遠遠不能表達出我作爲家長的感受,也許我的感受並不是孩子取得階段性進步的感受,更多是找一個理由做一個總結和反思,希望給自己的心路歷程做一個總結,更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在對孩子的學習的支持上能夠更上一層樓,認識自身的問題,加強正在做的好的有效的方法,去思索、總結。督促自己接下來能夠持之以恆,成爲孩子未來的堅實後盾和軍師。也更希望,如果有機會能把我的感受和經驗分享給同樣經歷各種初高中家長的以及和我一樣總感深處水深火熱的朋友,能起到一些借鑑和參考的作用。


孩子自己已經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她學習態度的轉變是這次進步的關鍵。這個學習態度看似頓悟的,實際上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結果。因爲學習的重要性我們也和其他家長一樣,時不時會點一下孩子,時不時地會說教一下,更不用說在學校各科老師都會時常用各種方式提醒和教導孩子。只是感覺最近2年,這樣的時候我做得不多了,用孩子自己的話說:“我懂,但是你們必須讓我自己悟到,只有我自己悟了,纔有用”。這是一個似乎讓家長束手無策的過程,明明她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可以就是不拿出全力,那麼這樣的時候,可能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在高二階段的孩子,幾乎沒有幾個孩子不知道爲什麼學習了,也沒有幾個孩子不覺得學習有多麼的重要,關鍵是明知道學習的第一位的,怎麼讓孩子自己除了認識到還能去實施。月考時孩子的成績不太好,一度看錯成績把自己的成績往後錯看了幾名,比平時還不好,孩子有點難受了,並且自己暗下決心“應該好好學習了”,雖然後來知道自己看錯了,那是幾天之後的事了,但這種已經下決心的事,自然仍然會持續下去了,於是,手機不看了,如果沒有事真的不看了,也不和媽媽要了。




在具體學習表現上,把手機放下,集中精力學習,(手機還是會看,但是不學習時候拿着)孩子開始認真做作業,她覺得自己以前的作業很多時候只是爲了完成作業,和”認真”l兩字不太搭邊;上課注意聽講,上了晚自習學習效率提高可以早一些睡覺,以便於第二天更好地聽課,恐怕自己第二天上課睏倦,儘量早睡;考前認真複習,看一下以前的錯題;會認真補課上沒有時間記錄的筆記,也相當於一種複習;有不會的和同學請教和交流,開拓了自己的視野,也讓自己容易把問題解決......

以上這些是孩子學習取得進步的實際行動,所以回顧一下,孩子也發現,原來取得進步的確是有原因的。


我感覺是孩子到了這樣的年齡,心智逐漸趨於成熟,他們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學習,是面對高三畢業高考成績的學習,所以我感覺,現在的時間點,對於學習不是特別突出的孩子,大概的確到了一個蛻變的時間點:我應該努力了,我不能再渾渾噩噩了。大家真的不要着急孩子的認知的變化。

這一點就是學習態度的變化。

說到手機,孩子昨天和我說,媽媽,我覺得看手機無論看短視頻看微博看什麼,歸根結底都是混時間,如果不看手機的話,我感覺自己的週末總共能多出七八個小時。

以往的週末手機多半都在孩子手裏,我也覺得應該相信孩子給孩子自己管理手機和放鬆的時間,其實心裏也知道,孩子可能是混沌的,分不清的,到底是在學習,是在看手機,還是一邊學習一邊看,我也着實不是太清楚,但也並不是很有底氣把手機收走。這次成績考的特別好,孩子自己和我說了感觸,媽媽,手機就是干擾,手機還浪費時間,尤其是如果晚上睡覺前看手機,第二天上課可能還在想着手機裏面看到的信息,可能會影響上課。

說到底,就是孩子的頭腦裏面有什麼,就專注什麼,專注什麼,孩子生活的內容就確定什麼內容。如果專注於學習,孩子就是肯定學習成績會有結果,如果經常受到手機的干擾,或者專注於手機,學習肯定就容易懈怠和荒廢了。




實際上就是無論發生怎樣的變化,一定是首先端正了學習態度。在家長會上我沒有把怎麼讓孩子做到端正學習態度的這個問題拿出來探討。

作爲家長我心裏的感覺如前文所述,孩子知道學習是重要的,無論是學習好的孩子還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所謂學習態度的端正的意思是,在知道爲什麼學習,學習爲什麼重要的前提下,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日常學習,是認真、自主、刻苦,還是得過且過,對結果也無所謂。其實對於我們家長來說,能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真是第一位的,也是很難做到的。

這裏首先討論的是學習自主性不是特別強、學習習慣不是特別好的孩子。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這是我們家長日常的一門功課,需要每天不剪間斷地修煉。包括我們和孩子日常的適度的溝通(不要零溝通),包括我們要關心孩子的日常的思想動態,關心孩子在學校遇到的開心事、不開心事,孩子在隨着知識的積累,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對國家、對社會、對學校對家庭以及對人際關係和自己技能的方方面面的認識的變化,哪裏存在困惑,需要我們引導或者需要和我們探討,或者作爲家長,如果我們已經能力有限是不是能借助外力解決孩子的這些疑問和遇到的問題和難題。


也更包括孩子心理上可能面對的問題和壓力,都是我們家長要耐心細心去品味和觀察的。

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如果我們沒有從小培養出孩子的這一點,就需要有耐心不氣餒地去日常去做我們家長能做的。

當你瞭解了孩子孩子的狀況和動態,你能理解孩子的辛苦和苦惱,你能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她就能把自己遇到困難告訴你,把自己遇到的收穫告訴你,你也可以更加地欣賞孩子的進步,理解孩子的困惑,結合你自己每天的狀態,你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人生,聊聊你自己,然後就能聽到孩子很多的看法,和自己可能需要你給出主意的時候,這樣的日積月累,你和孩子是互相瞭解的,你們都有各自的事,卻各自的信任,各自的欣賞,各自地感知對方的不容易,孩子在這種氛圍下,能夠越來越擔當自己的思想和行爲,能把自己的未來放在自己的頭腦裏面去思考,能把自己的未來,與自己的學習努力程度和學習成果掛鉤,能把自己擔當起來,這樣的時候,她就會很認真了,她覺得不認真不行了,她覺得要對自己負責,因爲一個人需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眼前的應該做的事,就是他們的學習。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我們的孩子不小了,他們什麼都懂了,如果他們在我們身上感覺不到我們覺得他們行,覺得他們能做到,能做得更好,甚至她非常努力的結果在你眼裏仍然是不那麼好的,那麼這個努力,她爲什麼要去做呢,可能,她不努力更好,保持現狀也是被你嘮叨,累了半天可能仍然如此,不如就放挺吧。

當你讓孩子覺得,你相信她,你知道她的不容易,也知道她會爲自己負責,即便現在他並不是很理想,你也抱着“孩子你別怕,我覺得你這樣都是暫時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你慢慢來,肯定能行”,那麼,孩子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當她想放棄自己的時候,她會想,爸爸媽媽從來沒覺得我不行,起碼,有一個心底的依靠在給她兜底,真正面臨挫折的時候,她一定不會不去努力拼一把。


感覺作爲家長我最大的變化首先是不斷地思考、學習,去琢磨怎麼帶孩子,怎麼教育孩子,不斷地反省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因爲孩子並不是出類拔萃學習突出的孩子,也沒有從小養成好習慣,那麼問題出在哪裏,爲什麼孩子不能專注學習,不能全力以赴。可能最近兩年我每天大部分時間腦袋裏想的都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當然也儘量不會生搬硬套,每一個說法每一個案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都要自己重新思考。


可能這兩年更大的變化,或者,最近更大的變化,是容易做到理解孩子,不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把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去相信她,應該一定是之前自己哪裏的方式方法不對,孩子才一路走來不是很順暢,這樣的話,首先排除我們做家長的焦慮,不要傳遞給孩子,不要輕易發火,不要輕易生氣(我感覺自己對孩子從來不生氣,但是可能自己的感覺並不對,也許你一直在暗暗地表示着不滿和責備),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和鼓勵。


說到鼓勵,也是我着重提到的話題。我想起前段時間家裏有一件小細節。大概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寫過一個本子,也是和一些書籍裏面學到的,就是孩子發生值得表揚的事情,把她點點滴滴記下來,我大概記了有1-2個學期,前幾天孩子無意間看到那個本子,從頭翻到了尾,裏面記錄着媽媽覺得值得記錄的她的小事,小小的進步,不只是記錄了這件事,底下還寫了媽媽的感受和評語,比如,你真棒啊,你一定下一次能更好!有一些字跡是孩子自己記錄的,後面寫上我的話。無意間孩子不知不覺翻完了,突然間,我發現孩子已滿眼熱淚,流了下來,哽咽着說,“媽媽,我是很幸運的,你對我有期待有鼓勵有信心,我真的很幸運你能這樣鼓勵我。”看到孩子的樣子,我也很後悔這件事曾經又是三分鐘熱血——只記錄了不到一年,如果,我能一直堅持到現在,也許,孩子早就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早就把自己的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早就已經實現了較好的自我管理,像我這樣沒有持之以恆的父母,可能纔會造成效果的不持續,斷斷續續,好在,這些效果還是有的,孩子至少還是好的,不只是孩子,包括我自己也能感受到這個過程的收穫。




孩子需要認可,孩子需要鼓勵,鼓勵,實際上是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在進行經驗總結的時候,孩子和我說,媽媽,要多鼓勵,一定要記住。

我們往往覺得是自己在鼓勵孩子,可能造成的後果是不僅施加了壓力,還傳遞了焦慮。有家長朋友曾問我,什麼是鼓勵呢?我有沒有施壓呢?我覺得我沒有傳遞焦慮,到底傳遞了沒有呢?


作爲家長,我們首先應該做到心平氣和,儘量做到靜待花開,而不是經常焦慮,從而造成和孩子交流不暢,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覺不到被理解,被認可,被支持,那樣孩子就不可能向你敞開心扉,也不可能覺得是自己是被理解和支持的,處於苦惱中的孩子,相對會比較迷惘和困惑,這樣她帶領自己前進就會相對來說比較喫力。


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也許,你此時此刻的思想,比孩子落後很多還不一定呢!

把孩子還給他自己,讓我們做一個可以這樣的父母:偶爾給你一隻有力量的大手,偶爾給你一隻可以牽住的手,偶爾推你一把,大多數時候,只是看着你,目光堅定,孩子,你往前走,不要怕,爸爸媽媽相信你行!

下面還可能還會面臨很多問題和困難,作爲家長我也只是在摸索前進。與大家共勉。

---------------------------------------------------------------------------------------------------------------------------------

附:

孩子本次取得進步的原因:

1.開始不看手機了(主動忽視或者放下手機)

2.學習態度變化了(知恥而後勇(月考),“我應該學習了”)

3.學習方法的實施(都知道是好的方法,但幾乎從未認真實踐過)4.作息時間的改變(晚自習效率及不沉迷手機帶來的休息等時間)

5.思想逐步比以前成熟給學習帶來的變化

6.釋放壓力的渠道多一點(運動、逛街、看電影、同學、寵物、大自然),孩子的心穩一點



1.沒有天生就自覺的孩子,監督仍然是必須的(程度方法不同)

手機的控制管理監督引導是第一位的

幾種情況(手機管理特別好或者根本不受影響的的請忽略):

①一直做了適當監督形成習慣的(保持、鼓勵、信任、觀察)

②時斷時續監督,不很瞭解情況的(保持一致、瞭解、談判、確定    原則、再執行)

③ 手機一直在孩子手裏(分學習在孩子手裏還是睡覺在孩子手裏還是都在手裏)

尊重孩子,一起探討商量,不妨做幾天實驗來找到手機的“作用”,然後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按部就班,實施(如果不適合強制)

不要因爲手機和孩子急躁,手機主動適當給,除非孩子自己不看,手機是孩子的最親的(多半)。

家長的堅持對於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④ 如果適合強制,強制也可以(根據情況)。



2.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①有能力有時間

② 沒有能力有時間

③ 有能力沒時間

④沒能力沒時間

瞭解纔有理解,理解纔有溝通,溝通才有促進(家長的作用)


]家長的態度:

信任(你行)、鼓勵(你沒問題)、支持(你需要我做什麼)、欣賞(你厲害啊)、放手(你大了,你是你自己),發自內心的去做。


4. 最後

嚴管、厚愛、抓習慣”

最受歡迎家長:

1.關心不嘮叨

2.關愛不過度

3.鼓勵不施壓

4.焦慮不傳遞

“約束不自律的我,但不責備不如意的我”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