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3568萬元,99歲仍眼裏有光:少年喪母,婚姻不幸,暮年喪女,苦難面前她是咋挺過來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謝謝原圖作者)

01

有人說,葉嘉瑩先生是當今詩詞大家,沒有之一。

然而,跟璀璨的詩詞成就相比,我更加羨慕詩詞帶給她的力量。

1924年七月,葉嘉瑩出生在北平察院衚衕23號的葉家祖宅裏。她的曾祖父是光緒年間進士,父親葉廷元畢業於北大英文系,母親結婚前曾在一所女子職業學校擔任老師。

出生在書香門第的葉嘉瑩,自三歲那年起,便在父母要求下開始認字、背詩。六歲時,她已經跟私塾先生學習《論語》了。

受古典文學的薰陶,加之一天不讀詩就像一天不喫飯一樣難受的極度熱愛和堅持,葉嘉瑩十歲左右就可以自己寫詩填詞了。

15歲那年,有一天晚上,院子裏落了一隻蝴蝶,任憑怎麼努力也飛不起來。葉嘉瑩見狀非常着急,她多麼想幫它一把。奈何,終究還是無能爲力。

飛不起的蝴蝶,觸動了葉嘉瑩敏感而豐富的內心。她爲之寫下了《秋蝶》。

“幾度驚飛欲起難,晚風翻怯舞衣單。三秋一覺莊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

有人說,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少女時代的葉嘉瑩,已然是不折不扣的有心人一個。大自然中的風雨、草木,人生風物,一旦映入她的眼簾,瞬間就被賦予了引人遐想的萬千意境。

因爲與詩詞爲伴,葉嘉瑩度過了充盈的童年和少女時代。

02

時間一晃,葉嘉瑩17歲了。

17歲的她,出落成爲身材窈窕、長相標緻的大姑娘。出衆的外表下,藏着熠熠生輝的靈魂。這一年,她被輔仁大學錄取,攻讀古典文學專業。

同年9月份,當葉嘉瑩在古典文學的國度裏徜徉時,竟收到了母親因術後感染不幸去世的噩耗。看着在棺槨中長眠的母親,再想想因戰亂而失聯長達四年的父親,葉嘉瑩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悲痛欲絕中的她,寫下八首《哭母詩》。“葉已隨風別故枝,我於凋落更何辭。窗前雨滴梧桐碎,獨對寒燈哭母時。”

母親去世,父親失聯,家中還有兩個弟弟需要養活。一夜間,葉嘉瑩的人生陷入了兵荒馬亂。

在人生最艱難無助的時候,好心的伯父母收留了葉嘉瑩姐弟。有了伯父母的支持和幫助,葉嘉瑩的學業得以繼續進行下去。

大二那年,葉嘉瑩跟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顧隨學習詩詞。恩師的詩詞造詣令葉嘉瑩由衷佩服,學習期間,她光是筆記就做了八大本。

多年後,功成名就的葉嘉瑩評價顧隨先生時,說到:

“先生對詩詞的感受之銳,體會之深,其靈思睿智,就我平生閱讀交往之所接觸者而言,實更無一人可相倫比。顧先生在課堂講授中所展示出來的詩詞之意境的深微高遠和璀璨光華,更是使我終生熱愛詩,雖至老而此心不改的一個重要原因。”

03

有人說,大學不談一場美好的戀愛,是會後悔的。

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的葉嘉瑩,在四年的大學時光裏,愣是沒有談過戀愛。不是沒人追,而是她對談情說愛絲毫不感興趣。

在她看來,研究詩詞帶來的樂趣和享受,遠勝過兒女情長。

1945年,葉嘉瑩大學畢業,22歲的她被分配到佑貞女中擔任國文老師。把所學知識播撒到每一位學生心田,是葉老師感到非常開心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教學工作開展順利的同時,葉嘉瑩的感情生活也有了着落。在中學老師的介紹下,葉嘉瑩認識了趙鍾蓀。

趙鍾蓀是那位中學老師的弟弟,在秦皇島工作。他對葉嘉瑩一見傾心,認準了娶她做老婆。爲和葉嘉瑩見上一面,他在秦皇島和北平來回奔波。

只是,葉嘉瑩對趙鍾蓀並不來電,她沉浸在詩詞的國度。

俗話說,“好女也怕郎纏。”

在趙鍾蓀兩地奔波,鍥而不捨的追求下,特別是當他告訴她:“我可能沒有工作了”的話語後,出於愧疚,她答應了他的求婚。

1948年,葉嘉瑩在父親不看好的目光下,和趙鍾蓀在南京結婚。

婚後不久,因丈夫的工作性質,葉嘉瑩一家遷居臺灣。到臺灣後,葉嘉瑩經人介紹,成爲彰化女中的一名老師。

第二年夏天,葉嘉瑩經歷長達16個小時的分娩之痛,終於順利生下長女,取名“言言”。

1949年12月,一家三口的生活被一場猝不及防的災難打破了。趙鍾蓀因“思想問題”被捕入獄。受丈夫牽連,次年夏天,葉嘉瑩和尚在喫奶的女兒也一塊被關押起來。

被關押期間,看守人員看葉嘉瑩帶着孩子,履歷又比較乾淨,於是便釋放了她們。

釋放出來後,葉嘉瑩沒了工作和容身之地,只好去投奔親戚。親戚家房間不寬裕,葉嘉瑩和小言言只能睡在走廊裏。

寄人籬下的滋味不好受。這年暑假過後,葉嘉瑩在臺南一所私立女中謀得一份教學的工作。有了薪水後,日子一天天好轉起來。

04

三年後,趙鍾蓀被釋放。不知受了什麼刺激,出獄後的他性情大變,一言不合就對妻子又打又罵。而且,他還遊手好閒,把養家餬口的擔子一股腦兒丟到妻子肩上。

葉嘉瑩從小被長輩們灌輸“新知識、舊道德”的思想觀念。

受觀念影響,儘管和丈夫之間沒有愛情,婚姻不盡人意,葉嘉瑩還是不願意離婚。次年,她生下小女兒言慧。

一家四口要養,葉嘉瑩實在是太累了。她得了氣喘病。

精神和身體雙雙受摧殘的時候,葉嘉瑩通過誦讀古詩詞汲取生命的力量。

1954年,憑藉在古詩詞領域的優異表現,葉嘉瑩任聘爲臺灣大學專職教授。此後,她的人生像是開了掛,相繼被淡江大學、輔仁大學聘爲兼職教授。

1966年,葉嘉瑩作爲臺灣大學的交換導師,前往美國講學。在美講學期間,她先後擔任美國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1969年,葉嘉瑩全家遷居加拿大溫哥華。古典文學成就斐然的她,被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聘爲終身教授。

本以爲生活終於可以從此平靜安穩地進行下去,不料,1976年3月24日,結婚三年的大女兒和女婿因車禍不幸遇難。

長女夫婦的去世令葉嘉瑩傷心欲絕,料理完後事後,她閉門不出。一時間,所有的苦痛襲來,重重地壓在葉嘉瑩的心頭。

在這段至黑至暗的時光,古詩詞再次拯救了她。她寫下了10首《哭女詩》。“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餘哀。”

哭着寫着,悲傷漸漸褪去,她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頓悟:“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終極的追求、理想。”

05

多年來,葉嘉瑩一直心繫祖國,因無法抗拒的外界因素遲遲未能成行。1974年,她才得以回探親。激動欣喜之餘,她寫了一首長達266句的《祖國行》。

1978年,葉嘉瑩在報紙上看到內地的學校需要老師,她當即眼前一亮,提筆向國家教委申請回國講學。

1979年她回國講學的申請得到批准。從這年的假期開始,一直到2013年,她在祖國和加拿大兩國奔波,持續了足足34年。要知道,她回國講課是不要報酬的,甚至連路費都是自掏腰包。她的這種付出和境界,着實令人欽佩。

2013年,因爲年事已高,89歲的葉嘉瑩決定正式回國,定居南開。

2018年,葉嘉瑩將兩處房產出售,加上稿費收入,把所得的1857萬元,全部捐贈給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用於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2019年5月,葉嘉瑩再次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

捐款3568萬元的葉嘉瑩,生活樸素至極,一簞食,一瓢飲足矣。

2021年2月17日,98歲高齡的葉嘉瑩,獲得“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詞這樣寫道:“你發掘詩歌的祕密,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06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99歲高齡的葉嘉瑩,至今仍在講授古詩。

與詩詞爲伴一生的她說:“詩,讓我們的心靈不死。”

她的這句話非常有說服力。

少年喪母,暮年喪女,加上還有一個暴怒無常且不出去工作的丈夫,葉嘉瑩這一生可謂是歷經坎坷與苦痛。

在坎坷與苦痛面前,她從古詩詞中汲取生命的力量,一次次挺了過來,一次次支愣了起來。

詩詞,是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

向葉嘉瑩和古詩詞致敬、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