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技巧和點化


從一個好友的朋友圈文字裏,得到了英國作家毛姆說的一段話,挺受益:

“一個人能觀察落葉、鮮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麼樣。”

知道毛姆,還真是有年頭了。

他是英國的著名小說家,生於1874年,逝於1965年。其文筆和思考水平自然是出類拔萃了。當年讀中文系的學生時代,與歐.亨利、傑克.倫敦和茨威格等人一樣,這位毛姆先生的中短篇,常常閱讀。而今說起來,模模糊糊地還記着他的一部長篇小說名字,《月亮與六便士》。說起這個作家的軼事,有一個關於寫作的段子,在心裏一直存着,一旦回憶起來,也就隨着洋溢起笑意來。

毛姆剛剛出道時,其作品的“票房”成績不太好。他苦思冥想,想出來一個主意,在新寫的一部關於談情說愛的題材的小說裏,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女主角是一個漂亮的、高傲的女孩兒,追求者無數,她終於選中了一個青年,並與之約會。在小說裏,重墨渲染了她的理由,並非因之出身門第高貴和當下收入豐厚,而是酷愛閱讀毛姆的小說,並且能夠與女主就作品的情節對話聊天兒。哈哈 ,隨後毛姆先生的這個小伎倆獲得巨大的成功,賣書量劇增,即便不是“洛陽紙貴”,也頗有蝴蝶效應。

哪個少年不煩惱,哪個少女不懷春?

回過頭來,再品味這個事兒,覺得毛姆先生不僅是優秀的小說家,也足可以稱作卓越的營銷方案策劃大師。

不僅如此,重溫前面的那段毛姆的話,讓我頗有些同感。在人生之前半段走過的路途中,關於花開花落、雲起雲收,還不曾有此深刻體會。當下的日子裏,幾乎天天都是低頭賞花,擡眼望雲,自然世界彷彿突然與我拉得很近,彷彿大自然的許多細微瑣碎,都開始跟我有了關聯。

在朋友圈裏,一位來自西南的法師朋友,曾經發了個偈子說:“多聞草木少識人、常守自在清淨心”。來自東西方的見解,兩下融匯貫通地看,是不是可以說:一個常守自在心、清淨心的人,生活的壓力,就不太可能將之脅迫?

“我用盡了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耳畔又迴響起毛姆先生對自我生命的一句評價,此時此地的我,的確有了些許被點化的欣慰感,也真的是好開心。

師大鐵陀寫於西澳

2022年10月4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