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那些忘記的,那些不曾忘記的

當你老了,我該何去何從?如今,這個問題換個問法,當你忘記,我該怎麼樣陪伴?

面對阿爾海默次症與年老這個問題,始終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已經越來越無法迴避了。摻雜生活凌亂與情感消耗,看着親人在記憶的世界裏漸漸遠去,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束手無策,越失去,越悲痛。

回到電影本身。無論是阿爾海默次症題材,還是家庭親情關係,以及養老問題,都很吸引人關注。當這些元素聚合到一起,所產生的化學效應大大超乎了人們的意料,讓觀者不自覺陷入電影情節之中,同時又很難抽離,對親情關係的新一輪的思考,只能在往後的歲月中慢慢消解。

與其說「馮濟真」扮演了我們的生活,不如說是「馮濟真」是我們身份的象徵,在生活的變化中來回切換。

作爲一名女兒,馮濟真是合格的。她一面忙於社區的工作,一直保留作爲老師的嚴謹與不拘,另一邊,她還要照顧年老的母親,做精緻的飯菜,嚴格吃藥的時間,每一件事都安排地妥妥當當。在事無鉅細中,處處流露着作爲女兒的責任與細心。

這份細膩的表達,沒有過多言語交流,也沒有過多動作配合,全憑奚美娟對人物的理解,營造出一種情緒氛圍,把觀衆悄無聲息地帶入其中。多一份,顯得多餘;少一分,則略顯不足,這份分寸感讓奚美娟把握得十分到位。

和照顧母親比起來,對父親的思念的情感層度又遞進了一層。父親的離去、父親的故事、父親的心願全部都壓在了奚美娟的表演上,通過日常生活的表現與聊天,爲大家展現父親的形象,從而表達對父親思念。這一條暗線貫穿始終,支撐了影片的走向。尤其後半部分,奚美娟更要切換身份去表達這種情感。

在正常的語境下,影片就是表達女兒對母親的照顧,但是把身份轉換一下,所有的情感表達就會濃厚一些。當得知自己患有阿爾海默次症,「馮濟真」內心是害怕的,這是人之常情。一則害怕自己的未來生活該怎樣安排,二則是母親該怎麼辦。這種惆悵百轉的情感交織一起,帶動了故事發展,也讓隱忍和堅強的「馮濟真」立體起來,在變得凌亂的生活中一一展現。

回顧整部影片,故事表面圍繞“身份”在講述,但是背後揉進去了親情,循序漸進地展開,讓故事看起來連貫不失溫情。有這樣的效果,完全得益於演員的高度掌控,通過細節刻畫,把母女二人的身份切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觸及每個人的內心世界。

我們常說願歲月靜好,可是終究繞不多親情二字。儘管生活的痕跡劃過了我們的人生,但是親情的溫暖與力量可以融化一切,即使忘記的,還可以縈繞腦海,爬上心頭,暖暖地相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