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情

觀山,又名五峯山。它在美麗的五峯,位於東峯村和西峯村的村落中間。和廣闊的村落比,觀山,巍峨、高大,昂然沉穩,呈現出巨大的金字塔狀。目光所至,牽動深深的情思。

很早以前,五峯的先民,也許就以觀山爲界,稱觀山以東爲東峯村,稱觀山以西爲西峯村,並一直傳承到今天。

從遙遠的先秦時代,到如今繁榮的共和國,觀山輻射的這片可愛的土地上,它與歲月交織,它與歷史碰撞,演繹着動人的美麗情懷。

觀山凝結着悠悠歷史的文明情結。

三千年前的商朝末世,古麇的首領集結麇人,就在觀山腳下誓師出征,他們協助周武王討伐暴虐的末代商王紂,爲大周的一統天下立下赫赫戰功,由此得以被周天子封爲子爵之國,是爲麇國。

麇國定都錫穴,觀山即在麇國都城內,是國都的最高山。麇國立國400餘年間,麇人從前弔民伐罪,立國定都,而後開疆拓土,安民宣化。觀山超然矗立,見證着古麇國的開創和輝煌。

這樣的觀山,從商周開始,歷經王朝更迭和王圖大業,承載着歷史的文明情結。可不嗎?觀山令人神往,令人迷戀?

觀山凝結着英雄的豪傑之情。

觀山下的鄉民祖輩相傳:“孟不離焦”“焦不離孟”,說的就是800多年前北宋的兩位武將,一爲孟良,一爲焦贊。

古老的孟良寨,至今還在觀山餘脈以北的一座險要山頭上,它與隔着漢江的焦贊寨相對而立。即使歷史變遷,物是人非,孟良寨和焦贊寨的地名卻依然被觀山周圍的鄉民代代相傳,早已融入當地鄉民的精神世界裏。

佇立孟良寨的山頭,山風烈烈,任神思馳騁,孟良和焦贊駐軍紮寨的情景,似乎歷歷在目。多年後他們離開孟良寨和焦贊寨,也離開了觀山,他們跟隨楊家將北上,爲大宋戍守邊疆,抵禦外寇。歸來後孟良和焦贊成了無數人敬仰的英雄豪傑,更活在了代代歌頌的傳說故事裏

漫步孟良寨,山石嶙峋。俯身間,塵封的泥土裏說不定就能拾到孟良和焦贊使用過的古箭鏃。幽幽古箭,閃爍着孟、焦二將的英武正氣。浩然觀山,一定銘記你們——孟良、焦贊,是你們的英雄豪傑之氣融入到觀山綿延千年的氣運裏。

觀山凝結着記憶裏的暖心之情。

20多年前,五峯還是個樸素的鄉鎮,在淳樸的鄉風裏,觀山帶給孩子們無限的樂趣。孩童時代的我們常常在觀山的角角落落嬉戲。

孟良寨、五峯觀總是我們流連忘返。箇中緣由既有被祖輩關於觀山的種種傳說所吸引,還有觀山最頂峯的五峯觀有位和藹的和尚。和尚法號叫什麼,早已不爲人所知。那時,鄉民提到他是也只是稱呼“和尚”,而童年時的我們則沿用了這個稱呼。

那時,我和同伴們玩累了,總會去看看“和尚”,他很慈祥,也很愛護我們。

喝“和尚”沏的茶,茶香濃郁。如今,茶香似乎還在舌尖流轉。

喫“和尚”備的點心,一定小心翼翼。因爲那時的我猜想,那些點心是供奉過神佛的供品,吃了點心會被神佛降罪,所以總是下不了第一口。好在“和尚”會及時解憂:“神佛慈悲,普度衆生,吃了神佛的供品,神佛會賜福你修得塵世的善果。”我將信將疑,禁不住點心的誘惑和同伴喫相的刺激,還是心驚膽戰地喫下了不少點心。

而讀“和尚”的典藏,則其樂無窮。那年,那時,能閱讀一本書就是鄉村孩子們的奢望。“和尚”的《心經》晦澀難懂,我們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卻是一本有關活佛濟公的書,裏邊記錄着濟公各種懲惡揚善的事蹟,書裏情節往往大快人心。這於當時的我們來說是莫大的樂事和心靈上的慰藉!

時光荏苒,幾年後,我去縣城讀書,此後更是離觀山越來越遠。遠離了觀山,遠離了“和尚”。一次偶然的道聽途說,才得知“和尚”在雲遊的路上圓寂了,爲此我還傷感了許久。然而觀山情卻成了一種深刻的羈絆。

思緒騁懷,俯仰間已是傍晚。如今,我在景陽,觀山在五峯,山水阻隔,鄉音渺渺。駐足在秋日的清風裏,觀山似在遠方,又似在眼前。看,秋風徐徐,山河靜好,觀山情,於我,於觀山所羈絆的人,正是此情可待成追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