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情

观山,又名五峰山。它在美丽的五峰,位于东峰村和西峰村的村落中间。和广阔的村落比,观山,巍峨、高大,昂然沉稳,呈现出巨大的金字塔状。目光所至,牵动深深的情思。

很早以前,五峰的先民,也许就以观山为界,称观山以东为东峰村,称观山以西为西峰村,并一直传承到今天。

从遥远的先秦时代,到如今繁荣的共和国,观山辐射的这片可爱的土地上,它与岁月交织,它与历史碰撞,演绎着动人的美丽情怀。

观山凝结着悠悠历史的文明情结。

三千年前的商朝末世,古麇的首领集结麇人,就在观山脚下誓师出征,他们协助周武王讨伐暴虐的末代商王纣,为大周的一统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由此得以被周天子封为子爵之国,是为麇国。

麇国定都锡穴,观山即在麇国都城内,是国都的最高山。麇国立国400余年间,麇人从前吊民伐罪,立国定都,而后开疆拓土,安民宣化。观山超然矗立,见证着古麇国的开创和辉煌。

这样的观山,从商周开始,历经王朝更迭和王图大业,承载着历史的文明情结。可不吗?观山令人神往,令人迷恋?

观山凝结着英雄的豪杰之情。

观山下的乡民祖辈相传:“孟不离焦”“焦不离孟”,说的就是800多年前北宋的两位武将,一为孟良,一为焦赞。

古老的孟良寨,至今还在观山余脉以北的一座险要山头上,它与隔着汉江的焦赞寨相对而立。即使历史变迁,物是人非,孟良寨和焦赞寨的地名却依然被观山周围的乡民代代相传,早已融入当地乡民的精神世界里。

伫立孟良寨的山头,山风烈烈,任神思驰骋,孟良和焦赞驻军扎寨的情景,似乎历历在目。多年后他们离开孟良寨和焦赞寨,也离开了观山,他们跟随杨家将北上,为大宋戍守边疆,抵御外寇。归来后孟良和焦赞成了无数人敬仰的英雄豪杰,更活在了代代歌颂的传说故事里

漫步孟良寨,山石嶙峋。俯身间,尘封的泥土里说不定就能拾到孟良和焦赞使用过的古箭镞。幽幽古箭,闪烁着孟、焦二将的英武正气。浩然观山,一定铭记你们——孟良、焦赞,是你们的英雄豪杰之气融入到观山绵延千年的气运里。

观山凝结着记忆里的暖心之情。

20多年前,五峰还是个朴素的乡镇,在淳朴的乡风里,观山带给孩子们无限的乐趣。孩童时代的我们常常在观山的角角落落嬉戏。

孟良寨、五峰观总是我们流连忘返。个中缘由既有被祖辈关于观山的种种传说所吸引,还有观山最顶峰的五峰观有位和蔼的和尚。和尚法号叫什么,早已不为人所知。那时,乡民提到他是也只是称呼“和尚”,而童年时的我们则沿用了这个称呼。

那时,我和同伴们玩累了,总会去看看“和尚”,他很慈祥,也很爱护我们。

喝“和尚”沏的茶,茶香浓郁。如今,茶香似乎还在舌尖流转。

吃“和尚”备的点心,一定小心翼翼。因为那时的我猜想,那些点心是供奉过神佛的供品,吃了点心会被神佛降罪,所以总是下不了第一口。好在“和尚”会及时解忧:“神佛慈悲,普度众生,吃了神佛的供品,神佛会赐福你修得尘世的善果。”我将信将疑,禁不住点心的诱惑和同伴吃相的刺激,还是心惊胆战地吃下了不少点心。

而读“和尚”的典藏,则其乐无穷。那年,那时,能阅读一本书就是乡村孩子们的奢望。“和尚”的《心经》晦涩难懂,我们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却是一本有关活佛济公的书,里边记录着济公各种惩恶扬善的事迹,书里情节往往大快人心。这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莫大的乐事和心灵上的慰藉!

时光荏苒,几年后,我去县城读书,此后更是离观山越来越远。远离了观山,远离了“和尚”。一次偶然的道听途说,才得知“和尚”在云游的路上圆寂了,为此我还伤感了许久。然而观山情却成了一种深刻的羁绊。

思绪骋怀,俯仰间已是傍晚。如今,我在景阳,观山在五峰,山水阻隔,乡音渺渺。驻足在秋日的清风里,观山似在远方,又似在眼前。看,秋风徐徐,山河静好,观山情,于我,于观山所羁绊的人,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