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笔记 | 关于如何持续保持创作欲的思考

  最近,在拆解张爱玲的文字。

  因为,想着“遇事不决,就靠拆解”嘛。作为一个妄想以文字为生的人,对文字的接触若是仅停留在浅尝辄止,怕是很难在文字方面有所进步的。这样想着,就把手头的书都统了统,开始了精读计划。

  然后,在阅读中便发现,凡是动人的文字,大约都是源自热爱的。

  因着这份热爱,他们会去深究、挖掘一些事物深层次的东西,所以,总能言之有物,因为,这份热爱,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见解也不会仅是停留在肤浅的表层,而是能有自己的思考与总结,有自己的洞察与观点,而已,在表达的时候,总是言之有物的。

  也是因着这份热爱,我们在他们的文字中,总能感受到诚挚而热烈的情感。或许,透过文字的表达,这份文字的真诚会有几分失真,但即使仅剩50%的真诚,总能感染到情感细腻,共情能力强一些的读者,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的。

  由此,我们大概能知道的,语言、文字都只是表达的一种载体。而,所有的表达欲都源自情感,或是热烈的爱,或者诚挚的情,或是露骨而又隐晦的欲望……

  总归应当一种东西,在我们的灵魂中躁动不安,引导我们去折腾,去探索,去寻找答案,才能构成所有表达欲的根源。所以,当一个人丧失了表达欲的时候,她基本已经离以文字为生又远了一步。

  但若是,她们心中还存在着某种一定要达成的欲望时——比如,一定想要以文字为生,那这种欲望则将引导他们去找到灵魂中的那点不安分,那种折腾劲儿,那种想要创造,想要破坏,想要书写与表达的冲动。

  除了这种类似于玄学的“感觉与冲动”之外,以下几个生活习惯,能帮我们留住我们的表达欲:

  1.向生活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而常常这些约定俗成的社会现状不一定是合理的,不一定是公平的, 也不一定是值得提倡的……所谓的写作者的独立思想,大概就是向习以为常的社会现场发出质疑,提出疑问,然后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结论的过程。

  因为,其实生活是很平淡的,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写作素材,来自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本质的探察与洞悉,因而,不断地向自己,向世界发问,是我们持续创作的重要素材库之一。

  2、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人生,人生大概是什么样,其实也就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虽然说不上全面,但也可见一斑。三十岁以后,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如何持续保持创作的热情,这个命题更像是如何保持生活的热情。

  这种所谓的生活热情,更多的源自于对生活的好奇,对人的好奇,让我们不断的转换自己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不同的美好,这样,我们的笔下才有可能具有生命力的故事与感染力的文字。

  怎么样才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喜欢把它理解成不断学习的热情,学习新的技能,学习新的学科……不一定是当代社会中的“内卷”、“鸡血”,而是基于一种好奇,对生命中事物不断探索的热情与激情,这个探索过程中的思考与理解,会成为我们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素材库。

  3、阅读

  广度阅读与深度思考。

  我们常常觉得书读了很多,但记住的很少。

  私以为,读书,或许不是为了记住什么,而是为了思考什么?在与作者的对话、辩论、碰撞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使我们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有了许多同行者、对话人,他们是巨人的肩膀,也是同行的伙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