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馬從江南過

此文發於《現代快報》


沒來蘇州之前,我是從哪裏感受到“江南”氣息的?

可能是幼時學白居易的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時的懵懂嚮往;可能是上學時的語文課上老師讀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時的驚豔;可能是年少時翻到那句著名的“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時的朦朧迷惘;還是午後在天井的過道里讀到這樣一首詩“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時似有一枚羽毛的尖尖拂過心絃!都是吧,無由的,我被江南這樣的字眼吸引着,如有一隻無形的時光之手,玉質纖細,溫潤綿長,牽引着,往江南來!

江南實際上是一個廣泛的地域範圍,大致相當於今江蘇省、上海市、安徽省全境以及浙江省北部、江西省婺源縣、湖北省英山縣。歷來由文人墨客的詩詞書畫堆積的揚州,煙雨重樓的徽州,碧柳堆煙的杭州,自不必說。在我心裏,江南似乎只是與我的家鄉南通一江之隔的蘇州纔是江南!固執地這麼說江南,只因一江兩岸,人文風物,飲食文化,包括一些方言,都極相似親近,天長日久,彼此滲透影響,親切感是從心底滋生的!

年少時對蘇州的印象是清雅端秀!一個街市弄巷的角角落落都透着從時光深處走出來的古香又懷舊的城市。要拍照留影,都無需特意取景,隨處一站一倚,都是絕妙的一張人物風景照,每一張都甜糯明燦,心裏也美滋滋的!那些綿延不絕的黛瓦青磚,翠竹滕蘿掩映下的壁照門洞粉牆,沿街的店鋪裏售賣的精緻糕點,臨河的茶樓裏有閒逸的品茶人和評彈崑曲咿咿呀呀一唱三嘆!甚至一碗餛飩、一碗蘇式面都極講究豐富。這些浸潤於城市肌理的古樸意蘊,這些蘇州人骨子裏的精緻悠閒,源於魚米水鄉自古而今的富庶,源於運河之畔的通達開放,吐納收藏間,就是最安穩妥帖的江南!

我年少時旅遊來蘇州,走一走那些青石鋪就悠悠長長的小巷子,聽一聽那些青瓦花窗的光影裏飄出的吳儂軟語,在寒山寺的晨鐘暮鼓裏冥想,去拙政園的亭臺水榭間流連。莫名的,心裏極度安靜,如瓦檐下向晚的霞光裏,一朵迎風的凌霄花,滿足、適意!城市從容的底色和豐沛的歷史文化底蘊帶給一個遊客最豐盈妙曼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要數去酒樓或是農家小院喫飯,菜單上總有一道菜是時令鮮蔬,沒有具體的名稱,何故?很簡單,不令不食一向是江南人和季節之間最和諧美好的約定!什麼季節喫什麼菜,都有說法。江南水系河網密佈,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宜人,在哪一季都不怕沒有新鮮瓜果蔬菜食用。都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蘇城百姓都謙恭有禮,溫潤如君子,真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歲月的長風吹起,如今我已不是打馬淺遊的過客!我所在的工業園區和蘇州古城區有着截然不同的城市建築風格和生活方式。高效、飛速發展、現代化是園區給人的印象!兼容、開放、公平及有更多的機會是外地人踏實努力並安家蘇州的重要因素之一!

記得剛來園區上班的時候,公交車只到國際博覽中心,我工作的醫院一期工程剛剛完成,醫院所在的街道路燈還很少,購物要去比較遠的超市。晚間回醫院的時候,站在醫院前面的現代大道上居然還要找人問路。現如今站在燈火璀璨、車流不息的現代大道邊,再回過頭去想想,不禁莞爾!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短短十幾年,地鐵、高架橋、錯落分佈的居民小區、便利的鄰里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綜合金融大樓、傳媒中心、大型購物中心、圖書館、體育館、金雞湖景區、地標性建築蘇州中心……園區早已是交通便利,生活方便,舒適宜居的地方了!

這也許就是蘇州這樣一個新一線城市的神奇之處吧,現代化和古典元素放在一起毫不違和,相融相諧,互成底氣!這樣的蘇州正飛速發展,各項經濟指標更是在全省甚至全國都排在前列。在現代媒介的推動下,古鎮老街保存得很完整,園林景區也很純粹!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齊頭並進,不牽絆,不矛盾,蘇州做得極爲出色!

休息日,我會去太湖邊漫步,去靈巖山寺喫一碗素面,去穹窿山登頂,去拙政園探古,在蘇州博物館裏找尋先民遺留的歷史印記。中午去平江路喫一碗赤豆糊糖粥,下午去相城的“荷塘月色”賞荷。傍晚在太平老街找一個古舊的書店坐一坐,晚間踏着月色經過馮夢龍村的田壟與荷塘!

夜間有夢,我打馬從江南過,橫笛倚橋,仍是少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