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言傳身教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關於言傳身教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哪些話語成爲了言傳?哪些行爲成爲了身教?不知道大家思考過這個問題沒有。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除了遺傳因素,很多的行爲都是後天所形成的。

舉個例子:

當服務員不小心把湯灑在了顧客的衣服上面,服務員連聲道歉後——

帶着孩子的顧客A:沒事,沒事,您也不是故意的,沒燙着您就好,您可能是暑假來實習的學生吧!下次要注意點啊!不要燙着顧客了。

帶着孩子的顧客B:你眼瞎了,這麼不小心,你知道我這衣服多少錢嗎?把你們經理叫過來去,你們怎麼做事的。

經理過來再次賠禮道歉,但顧客B依然不依不饒,讓經理給個解決的方案,經理最後只能說這頓飯免單,他才勉強答應。

單純從這件事上來說,是服務員有了工作失誤,理應得到道歉和賠償。

但是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講,家長A給孩子留下了,寬容、包容、友善、和諧、禮貌、大度等等,從小事體現出了一個做人的格局和良好的素養。

家長B,當着孩子的面,用很充足的理由,伶牙俐齒地教訓了別人,並且冠冕堂皇地吃了頓免費的大餐,這樣會給孩子留下什麼印象?

再例如:

傾盆大雨下,快遞小哥遲到了送餐,當快遞小哥淋着大雨出現在面前,連聲道歉時——

因爲疫情,生活需求或者消費受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導致自身利益受影響時——

我們有沒有選擇諒解或者體諒?我們有沒有教育孩子選擇換位思考?

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過程中肯定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那麼我們家長的做法肯定給了孩子一個很好的借鑑方案。

簡短的一個過程,一個生活小插曲,善良傳遞了善良,溫暖傳遞了溫暖,冷漠傳遞了冷漠,無情傳遞了無情。

無疑這就是言傳身教,家長們說的話,處事的行爲,已經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裏,都說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那麼這個複印件就是這樣被複製出來的。

其實,生活中關於言傳身教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記得有一學期,有個家長期末的時候帶着孩子找到我們培訓機構,說沒有給學生髮課本,怎麼辦?討要一個說法。

其實我們知道這個孩子的書是自己弄丟了,只是沒及時通知家長,讓他和同桌看了一本書。

家長怒吼逼着孩子問,是不是沒有給你發書,孩子戰戰兢兢,只能說是的…

看到家長這副模樣,我直接把一學期的學費全部退給了這位媽媽,她才領着兒子悻悻地離開。

突然間替這位家長、這位孩子,感覺到可悲。孩子在家長的這種教育下,將來會成爲什麼樣的人?

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我們在孩子面前永遠都是一面指引方向的旗幟。

如果說孩子學習上出現了問題,無非是能力水平上的問題,如果說孩子爲人處世上出了問題,這可能比學習不好更爲重要,大家一至認爲,任何時候人品都排在能力的前面,所以,成人比成材更重要。

作爲家長,當我們說一些話,做一些事的時候,思考五秒鐘,想想我的這些行爲有沒有潛移默化地植入到孩子的心裏,會起到什麼樣的導向。

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我們就先做什麼樣的人,從言傳身教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