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屬於高敏感人羣嗎 什麼是高敏感人羣 成長經歷對敏感的影響 焦慮型人應如何對待高敏感?

有天看了一個用研的視頻《高敏感人羣如何停止內耗》,讓我對“高敏感人羣”產生了好奇。近一年來,我好像對一些話題、聲音、人特別敏感,屬於一提就煩躁。所以我是高敏感嗎?帶着這個問題讀了視頻中推薦的一本書《天生敏感》。

什麼是高敏感人羣

過度敏感、玻璃心、內耗,觀察細節、情緒變化感知強、感知敏感(如對光、聲音)。人羣中佔比15-20%,男女佔比相等。

1)倒U模型:

解釋心理壓力、工作難度與工作業績三者之間的關係,本質上是過猶不及。高敏感的人羣閾值比較低,很容易就達到高峯。

2)人體雙腦分析理論

人的大腦有2個系統:激活系統和抑制系統。這兩個系統非常有意思,敏感性也來自這兩個系統間的平衡。

激活系統會發布原始的指令,激活行爲,會變得勇敢、好奇、衝動;
抑制系統會抑制行爲,使我們保持警覺、謹慎小心。 

有的人激活系統和抑制系統都比較低,所以這類人比較喜歡安靜的生活,佛系人生。
有的人這兩個系統都非常強大,這類人總是想嘗試新鮮的事物,但之後會精疲力盡。

而敏感者的情況又有幾種不同情況。有的敏感者的抑制系統一般,但是激活行爲系統較弱;有的人激活系統行爲一般,單抑制行爲系統非常強大。

成長經歷對敏感的影響

1)高敏感的形成

嬰兒對外界的刺激反應身體本能的敏感反應擁有類似的道理。

以嬰兒爲例:2個月的嬰兒開始有激活系統,會表現出憤怒、生氣;6個月大的嬰兒會有抑制系統,10個月學會轉移注意力,學會了選擇是要停止還是繼續當前的狀態。

如果嬰兒在面對恐懼時,可以給他安全感,那麼嬰兒可以學會正面面對恐懼。

有的嬰兒會有睡眠問題,即常見的睡得不踏實,總是睡覺時哭鬧,這與一種激素分泌相關。嬰兒的皮質醇(“應激激素”)分泌越多,睡眠就越少,白天就越容易會害怕,分泌更多的皮質醇。

如果嬰兒的睡眠問題沒有得到控制,長大可能成爲高敏感者

2)家庭教育對敏感的影響(焦慮型/迴避型/安全型)

焦慮型:家長過度緊張小孩,小孩可能會太脆弱、不敢探索外面的世界;

迴避型:如果家長太忙不怎麼管孩子,小孩會盡可能獨立、不去依賴父母,與父母分開也會表現得冷漠,這類爲迴避型嬰兒;

安全型:在面對危險時,感受到安全,知道怎樣很好地處理過度刺激,觀察優秀的人,學會了照顧自己。

焦慮型人應如何對待高敏感?

1、焦慮型高敏感人羣,表現得脆弱。越是避免受到刺激,受到刺激時就會變得越是激動,需要明白壓力永遠存在,應學會與壓力共存。習慣壓力的存在,積極面對。

2、生命的港灣,可以是有形的人,更可以是無形的工作、回憶、信念、冥想時的內心世界等。如果安全感更多的來自無形的港灣,是成熟的一種表現。

3、練習界限感。高敏感的人容易被與自己無關的事物困擾,人際關係中容易發展太快太親密。所以可以練習界限感,無法承受的刺激都劃在界限之外,界限感不是不情不願的保持距離,而是學會降低這些刺激對自己的影響,比如練習不受噪音的影響。

其他

高敏感者的親密關係:處於承受範圍內的高度刺激,會令人產生自我擴張和興奮的感覺,這些感覺會使高敏感者受到某個人的吸引。也就是說,當高敏感者遇到有吸引力的人時,更容易墜入情網(但也可能更難)。

羞怯和敏感沒關係。在社交場所產生過激反應,可能是環境因素、其他事情引起,不一定是羞怯,所以高敏感人在社交場合產生一些過激、慌亂,無需自卑、擔心太多,忽略這些外在的因素,不要被影響了。

內向和善於社交沒有直接關係。內向的人只是會轉向內部,面對主觀自我,而非轉向外部世界,面對客觀物體。內向的人更重視生活中主觀的一面,不願受到客觀世界的過度壓力。


讀完概括如下:

· 我不是天生敏感,是受環境影響(有點傾向於迴避型敏感);

· 對高敏感人羣有了大概的輪廓(最近一年有點焦慮型敏感);

· 書中建議的一些方法:如何應對高敏感,如何利用高敏感的優勢等(對我目前還沒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