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250:每一種細節都是一種思想

今天是2022年11月17日。



今天像兩位同事學了兩節課,很有收穫。

賁友林說,課堂上的每一種細節,都是一種思想。經過這兩節課,我深有體會。即使是一句很簡單的話,也要考慮怎麼去說才更得體,更莊重。教師本就爲人師表,切不可太過隨性。教師除了有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給足時間給學生思考,最重要的是從更深的層面去接納自己學生的不足。叫人回答問題,應當予以尊重的姿態,即使不同意觀點,也要捍衛發言的權利。

課堂上滿堂表揚使我思考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課堂,非常熱鬧,看起來是很有學習氛圍,實則學生可能沒有足夠安靜的條件基礎去思考,也就是說,表揚已經覆蓋了整個課堂,那思考的空間呢?口算對了也全班表揚,這樣多的表揚本身是否就會使得表揚這件事情本身變得廉價?數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愚以爲思維品質的培育可能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更安靜的學習氛圍。

第三點觸發我思考的是,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教學設計?我想起吳非在周春梅新書《教師的書桌:從閱讀抵達教學》序中寫到的:教師的一節課,是他的見識、境界和靈性,無法複製灌輸,無法通過“培訓”獲得。我們的教學設計要有自己風格,需要不斷累積思考和長時間的努力。

第四點,要有上課是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意識,多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考慮和設計教學,不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更不是爲了獲取同事們的讚許而刻意拔高難度。更加註重過程與方法,使得教學目標落地,儘可能的是學生抵達深度學習的領域。

第五點,要有真正好的教學觀。好的教學,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當然,有人可能會反駁少部分學生不開竅之類的,不去灌輸,似乎別無他法。愚以爲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即使有些人學習背景十分糟糕,我們也可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學習上的鼓舞。

第六點,掌握學生的學情課前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調查,就沒有了解,沒有了解,預設必定不夠周全,一旦預設與實際情況出現了較大的偏差,課堂的生成可能會受到阻礙,也因此導致了並不理想的效果。

課堂上,每一種細節都是一種思想。也因此,教師課堂的提升前提是教師自身素養的提升,當然,這裏的素養並不僅僅只是課堂的技術層面,還有人格的魅力、靈魂的高度以及靈動的風格等。毫無疑問,你是一切課堂的核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