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50|行業篇:精神狀態(4)




公文用典的“行業篇”:順應所在部門領域的行業環境,切入中觀場景,以典說“事”,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推動工作,達成目標和任務。包括工作推動、組織管理、精神狀態、改革創新、廉潔自律等方面。

07. 以戒爲固,以怠爲敗

【範文】

今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時間不等人。當前,我省已進入脫貧攻堅“倒計時”階段。“以戒爲固,以怠爲敗”,越往後,就越要直面深貧、返貧問題。(選自2018年4月10日華聲在線署名文章《打好三大攻堅戰 爲高質量發展開良方》)



【典故出處】

語出西周姜尚《六韜·虎韜·金鼓篇》,“太公曰:‘凡三軍以戒爲固,以怠爲敗。令我壘上,誰何不絕,人執旌旗,外內相望,以相號命 ,勿令乏音,而皆外向。’”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保持高度戒備是固守陣地的根本,放鬆懈怠是導致失敗的根源。

【典故解讀】

《六韜》是西周時期姜太公與周文王、周武王之間的對話記錄,分爲《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篇,論述了治國、治軍和戰爭謀慮的方方面面,被譽爲兵家權謀之祖、古代軍事百科全書。

《虎韜》講的是武器裝備及戰法,《金鼓篇》論述了防敵夜襲、防禦反擊以及追敵中防範遭遇伏擊的方法。其中“以戒爲固,以怠爲敗”就是防敵夜襲的策略方法。

對此,姜太公說:命令我軍營壘之上,口令問答之聲不絕,哨兵手持旗幟,與營壘內外聯絡,相互傳遞號令,不要讓金鼓之聲斷絕,士兵面向敵方,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以戒爲固,以怠爲敗”這句典故,可以用來體現工作狀態和精神面貌,特別是在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中,更要避免滋生懈怠思想,堅持以問題爲導向,保持一種引而待發的戒備狀態,寧可備而不戰,也不可戰而無備,始終表現出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

這句典故還可以用於作風建設中,作風問題具有複雜性、反覆性和頑固性等特點,整治作風問題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必須嚴防懈怠情緒,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一抓到底。

【範文賞析】

這篇評論文章分析了湖南省高質量打好三大攻堅戰的目標任務和部署要求,文中引用典故“以戒爲固,以怠爲敗”,更加突出了脫貧攻堅作爲三大攻堅戰中的硬仗,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這個時候,切不可掉以輕心,越往後,就越要直面深貧、返貧問題,只有堅持不懈,嚴防死守,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08.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範文】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攻堅戰面臨的硬骨頭一塊比一塊難啃,要“硬啃”,更要“巧啃”;要有底線思維,更要有“窮則變、變則通”的創新意識,爲供給側尋求全新的動能轉換。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金融工作的領導,無畏攻堅的挑戰,抓住攻堅的機遇,拿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我們定能紮實有效補上短板,把全面小康的決勝句號畫圓、寫滿。(選自2017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高質量打好三大攻堅戰》)



【典故出處】

語出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進入洞中越深,前進的道路越困難。

【典故解讀】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政治家和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散文以議論性居多,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

《遊褒禪山記》是一篇說理性的遊記,描寫了作者一行五人遊褒禪山的見聞,借物言志,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哲理。

王安石一行五人打着火把進入後洞,進去越深,前進就越困難,可是所見到的景象也越奇妙,但是終因有人懈怠,心存疑慮,不願進入後洞深處,於是衆人就從洞中退了出來。

這段描寫,告訴世人,平坦大道好走,人人皆可爲之,但是無限風光盡在險峯和絕境,卻不是人人可以爲之,只能屬於有無比堅強意志的人。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入之愈深,其進愈難”這句典故,可以用來體現抓落實促工作的精神狀態,特別是一些重大項目和任務在深入推進的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必然會隨之增多,這個時候,唯有堅定信念和意志,咬定青山不放鬆,拿出狀態,真抓實幹,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範文賞析】

人民日報這篇評論員文章的中心論題就是“高質量打好三大攻堅戰”,文章結尾引用典故“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強調了攻堅戰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會越來越大,硬骨頭會一塊比一塊難啃,如果想始終保持前進的動力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不僅要“硬啃”,更要學會“巧啃”,堅守“窮則變、變則通”的創新意識,迎難而上,抓住攻堅的機遇,拿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取得三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