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年豬 - 草稿

殺年豬

      “有錢沒錢,殺豬過年。”殺豬在豫西老家山村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一家殺豬,全村人都過來捧場。

        小的時候,可不像現在,喫豬肉要到過年,自家殺豬。自家也不能隨便殺豬,要領屠宰證纔行。沒有屠宰證,殺豬就是犯法。在那個“養牛爲耕田,餵豬餵過年”的歲月,幾乎每家每戶都餵豬,少的一兩頭,多的三五頭。一半上交國家,按規定價格收購,獲得返還證(屠宰證),憑返還證,纔可以殺自家的年豬,這叫“賣一殺一”。有的家庭困難,只喂一頭豬,過年殺豬,就要買別人家上交兩頭以上,而只殺一頭餘下的返還證,要麼就交半頭豬肉給國家,留下的半頭自家喫。故有“臉朝黃土背朝天,殺個豬兒喫半邊”之說。

那時的女人,除了跟男人幹活掙工分,回家給一家老小做飯以外,還有一個餵豬的任務。以前不像現在有豬飼料,有充足的糧食餵豬。那時農村生活很艱苦,餵豬全靠上山打豬草。另外,隨着季節可以餵豬一些農作物的葉子、秸稈,所以豬生長的很慢。

喂年豬,一般是頭年下半年買批子豬(仔豬),喂到第二年冬臘月宰殺。將批子豬喂大,叫托架子(長個子),以野草野菜等餵養,等豬長到一定的時候,臨殺前的三四個月,纔開始用紅薯,包穀等飼料餵養,讓豬快長肥,這叫催膘。辛辛苦苦喂一年多,肥豬就是一百三四十斤左右,很難長到二百斤。記得小叔家餵了一頭年豬,長到了二百一十斤,殺豬時引來全村人來看熱鬧。小叔更是自豪,逢人便伸開五指,洋洋得意地炫耀:“五指包(膘),五指包!”那時油水少,割肉都想要肥肉,瘦肉沒人要。一次我去割肉,肉割回家,母親一看全是瘦肉,罵了我一頓,然後逼我去退掉。現在想起來正相反,都想喫瘦豬肉。歲月變遷,過去餵豬喫的野菜,如今成了飯桌上的佳餚,人的口味真的變了。

冬至過後,村裏開始陸續殺年豬。爲啥冬至後纔開始殺年豬?主要是冬至後肉食品才便於保存。當時流行一句順口溜:“七臭八爛九生蛆”。意思是說:七月殺豬容易發臭,八月殺豬容易腐爛,九月殺豬容易變質生蛆。以前沒有冷庫、冰箱,豬肉很難保存。家人常常是將鹽炒熱後,塗抹在豬肉上,這叫罱肉。還有將豬肉放在松柏枝或柴火上薰,這叫薰臘肉。燻烤後的臘肉,不僅僅存放時間長,而且還有一種特殊的香氣。記得一個夏天,去飯館喫飯,點了一個木須肉片,只見廚師從一盆醬油裏拎出一塊豬肉來,黑紅黑紅的,炒菜端上後,一喫有一股氣,我噁心得只想吐。廚師說:“大夏天的能喫上豬肉就不錯了,又不是冬天,湊合着喫吧。”我很無語,退不掉,又不捨得扔,最後只好全喫光了。

殺年豬時,家人先在房前房後選一塊空地,用磚頭壘起簡易的鍋竈,架起一口大鍋,從河邊提一桶泉水燒熱,一切準備停當,殺年豬開始了。村裏殺年豬,一般會請人來殺豬。因爲有“自家人不殺自家的豬”的說法。小叔就很會殺豬,一到臘月,繁忙起來,一天能殺十多頭。再高的屠夫也得有三五個幫手,得把豬趕出豬圈。先用一個口袋,套住豬頭,使豬兩眼一抹黑,它就不會亂跑亂動。然後幾個幫手扯尾巴,掀屁股,抓脊背,豬在不斷地哀嚎,還是把它摁倒在案板上。小叔一刀捅進豬脖子,豬血噴出,不一會豬蹬蹬腿,沒了叫聲。不等豬斷氣,麻利地拖進大鍋裏,有的褪毛,有的刮毛,有的用鐵掀推毛,不大功夫,一頭大黑豬變成了雪白的無毛豬。

1987年後,“賣一殺一”和“殺個豬兒喫半邊”的政策廢除了。但是,殺年豬的風俗仍然沒有間斷過。殺年豬,不僅僅是“打牙祭”,更能體現街坊鄰里的融洽。今天你幫助我,我給你提塊豬肉;明天我幫助你,你送我一套豬下水。互幫互助,鄰里的關係近了,街坊的情意深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