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施粉黛自穩健,學科素養更豐厚

——九上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的總體評價,不施粉黛自穩健,學科素養更豐厚。整體呈現出以下特點:難易適中,重在基礎,但步步有坑,重在心細;指向中考,重在引導,但穩中有變,重在素養!

具體分析如下:

一、考查的內容準確,重難點有的放矢。

這份試卷,考查點抓得相當準確,既符合課標精神,又符合當前我們河南中考的的改革導向,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我們先來看第一大題積累運用(共28分)1、2題是在具體的語境之中考察字音字形,均爲選擇題。從得分情況來看,字形的書寫相對是失分點。

第3題,古詩文默寫,不再是單純地考查上下句的背默,而是從意象的角度,縱向整合了上冊的古詩文。這就啓示我們在教與學時,需要在理解內涵領悟感情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梳理和整合教材的能力。以考定學,教師要嘗試讓學生學習和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多角度地來梳理和整合所學,實現大單元學習的飛躍。

4題,名著閱讀。出現的問題是對《艾青詩選》中意象的理解不透,主題賞析直接差之千里;對《水滸傳》的閱讀不夠深入,只知道簡單的情節而不懂得去整合情節並有條理地概述。

這就啓示我們,尤其是九年級的名著閱讀千萬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要通過專題研讀和課堂分享來提升學生的賞悟能力,力爭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新得。

記敘文閱讀,考查點包含:概括內容、品析關鍵語句和關鍵詞語的表達效果、語段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標題的作用等等。考查的點非常全面,既有整體感知,又有局部賞析,既考查了面,又考查了點。幾個題目的順序安排也很有講究,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實際上就是用這幾個問題引領帶着學生去理解文本。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再看第二篇議論文閱讀,考查點包含:中心論點的把握、論證方法及作用、理順論證思路等。考查點非常全面,幾乎囊括了議論文所有應該把握的點,並且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內化爲學生的一種理念。出現的問題是:學生寫分論點和標題的佔80%左右,對中心論點的理解有所偏頗。對於論證方法及其作用?有個別學生將論證方法和說明方法混淆,不能講表達效果的詞語(生動形象、具體有力、增強說服力)要明確指出。

13題:選文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的?其實就是論證思路,但有些學生無從下手,不知道怎麼答。最好有銜接性的詞語體現思路的清晰。

二、在大情景和與生活的接軌上設置到位

比如第5題,就接軌了讀書與採訪調查,閱讀與撰稿投稿,並多元考查了病句修改、概括新聞內容、閱讀方法等。體現了大情景教學和接軌生活。

第一篇現代文閱讀,選的是散文《師傅》。考查了故事情節和情感變化,也就是雙向線索。多角度考查賞析語言,學生對考查的角度是明確的,卻不能明確賞析最終指向“人物”“情感”“主題”。考查了多元主題,要結合具體的語句情節,有條理有依據的表達自我感悟。

這篇散文,是一個很好的蛻變勵志故事,直擊成長直擊親情。所以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打好這張情感勵志牌。(試卷上,關於結合自身生活體驗談感悟的題型似乎就少了些!)

作文的設置依然是一個材料衍生出兩種文體寫作――以“選擇”爲題寫記敘文,以“選擇”爲話題寫議論文。旨在教會學生在紛繁複雜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會抉擇,理性抉擇。

當然,試卷中存在的一些小瑕疵如下:①比如在語境情景設置上,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的原文和擬題上,都可以更多一些勵志和別樣溫暖。

②題型設置上,可以再活潑靈動些,比如情景性更強,整合性更深,生活性更活,指向學科素養和立德樹人的課程目標。

比如古詩文的考題顯得過於拘謹,缺少大情景和結合學生實際。

特別表揚和發揚的是,我們語文組老師在閱卷後,都能就所改題目進行考情分析、問題歸納和一定的教學指導。特別是作文組的三位閱卷老師,嚴格按照中考閱卷標準,做到給分有據扣分有理,這一點值得肯定和繼續發揚。

以課標指導方向,以試卷規劃教學,以考情彌補不足。建議九年級學生還是要多見見考題,只有在考試的戰場上摸爬滾打才能百鍊成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