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裏總是一個人,很孤獨

最近一段時間的微信公衆號後臺,總收到不少這樣的留言。

“老師,我在大學裏沒有什麼朋友,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我感覺很孤獨。”

“老師,我喫飯一個人,宿舍裏的其他同學也不和我一起去,我上課也是一個人去,別人不願意坐在我旁邊,我感覺不到溫暖。”

“老師,我覺得宿舍同學都在排擠我,孤立我,我很獨孤,我怎麼辦呢?”

這些問題,表象是“一個人”“孤獨”,其實都是大學裏常見的人際關係問題,具有普遍性。


私下裏約了這位同學見面,一個戴着眼鏡的男生,有點內向,不怎麼愛說話。

問了一些他和宿舍同學相處的情況,他說,同學們都喜歡打遊戲,他不喜歡,所以也就不參與,但是經常性的晚上12點後舍友們還在“奮戰”,自己在牀上輾轉反側也睡不着,所有很是焦慮。

但是不願意說出來,就放在心裏,也不願意和他們多說話,也就這樣忍者了。

那我問他,有沒有宿舍形成一個舍規啊,大家的團建活動有沒有參與呢?

他說,有的時候自己忙着學習也沒有去,有的時候是參與的,但是後來有點疏遠,他們就不喊自己了,自己也就週末的時候一個人在校園裏閒逛了。

這一次的小組分組學習,宿舍同學“自然”把他排除在外了,不想和他一組,他有點鬱悶,想不通,後來分了新的組,就是有點遺憾。


我安撫了他的情緒,非常平和地告訴他,我們都是共同體的一部分,學會和別人相處是一門學問,和不好相處的人相處好就是一種能力了。

宿舍同學喜歡打遊戲,我覺得這僅僅是一個導火線,可以作爲一個旁觀者進行一些友善溫和的提醒,比如遊戲的時間、參與的方式等,都可以協商下來。

有的時候也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自己在某一方面是不是也存在讓別人不舒服的地方,很多時候矛盾不是一蹴而成的,一般都是長期積累的,只不過有了一個導火索而已。

喫飯、上課這些生活小細節,自己有沒有主動邀請過舍友們同行,雖然是各喫各的飯,各上各的課,但也算是宿舍同學的一次“小出動”吧,你每一次的遊離之外,儘管不是有心而爲之,但是其他同學肯定會想到,是不是不願意和我們在一起。

至於小組學習,這就要看團隊合作能力了,是不是按照小組任務分配要求完成個人任務,然後再集體討論、共同商議,還是僅僅只顧自己呢?

小組學習本來就是一個相互溝通、學習、協作的過程,小組學習除了學習成果之外,更重要的也是一種合作能力、相互補臺、協同並進的鍛鍊,你是否做到了呢?

在大學裏一個人,是一種表象,沒有什麼好與不好,也不能說明你的人際關係質量好與不好,但是要學會人際交往,更要做一個可以享受孤獨的人。


孤獨是一種感受,因爲生活學習習慣、作息時間、脾氣性格的影響大家不一定很“合拍”,所有有了“一個人”的孤獨感,其實沒有啥大不了的。

我覺得有一種融洽的關係最好,即使沒有也沒有什麼,畢竟你無法要求別人做到什麼,你只能做到你自己能夠做到什麼,這就是不斷強大自己的一種過程。

孤獨是一種治癒,可以讓你反思自己的不足,重新審視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缺憾,去調整和改變不合時宜的,去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而不是陷入其中自顧自憐,而是要去體會獨自上路的“堅韌”,一個人也可以去迎接風雨,也可以走出宿舍,去結識更多的朋友,你的朋友不僅僅是舍友,還又其他宿舍、班級、社團、學生會以及老鄉、老同學呢。

孤獨更是一種動力,可以培養更多的獨立思考和完成任務的能力,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問老師、問學長、問同學,可以做默默守護的見證者,適時提出自己的想法,讓自己變得更加理性和思辨,更加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畢竟登峯相見的時候還是更多的需要自己獨自攀登的。


我和這位男生說,大學裏發生的很多事,其實大不可必“糾結”,很多時候需要“冷處理”,擱置一些爭議,找到一些共識,多發現對方的優點,也去多改善自己的不足,緩和人際關係的“破冰點”就會來了,很多事也會“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