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253:當時只道是尋常

今天是2022年11月23日。


素來自詡爲是內心安穩、歲月靜好的姿態對待教育教學,這幾天卻心裏頗不寧靜。

這個單元知識點不多,但難度係數大,一旦練習,學生錯誤率太高。課堂上,也有學生總是掌握得不好,毫無疑問自己被一種情緒所左右了,也只能嘆息“當時只道是尋常”。

卓別林曾說,我知道,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切,都是成長的禮物。如今,我稱之爲成熟。

人都是情感的動物,所以也難免會在課堂上顯現出情緒的一面,這當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亟待改正。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之所以煩惱,恐怕多半還是因爲有事情沒有看懂,人都有對未知的好奇和恐懼,如果總是沒有使自己變得更有智慧,極有可能會更加情緒化,因爲堵塞的能量總是需要尋找一個出口。

由此可知,自己的素養還是不夠,沒能平心靜氣地去面對教育教學,沒能看透生活的本質,也談不上“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總體上來說,認知結構還需要不斷完善,研究式的心態還是沒有佔據知、情、意、行的制高點。

那麼,怎麼辦呢?請自覺爲心靈落一場雨,爲靈魂降一場雪。冬季裏的一蓑煙雨,治癒了我心裏的聒噪,才真正理解“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何等的豁達與豪邁;許多年沒有看過雪了,雪花是飛舞的精靈,總能以其的潔白晶瑩,滿足了我們對童話的所有想象,看到天地茫茫,心裏也會自動詩化。

鄭英說,教育要看到荊棘,也要看到詩意。事實上,我們很容易只看到眼前,而忘記了詩歌和遠方的田野。所以,還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一切。

教育教學中,要多自我反思,少些“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喟嘆。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上下求索的我們也應當有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和行動先促進自身的成長,不斷變得更有辦法,更有智慧。

雖然知易行難,但我仍會鍥而不捨,不斷追求自身的超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