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52|行业篇:廉洁自律(4)


公文用典的“行业篇”:顺应所在部门领域的行业环境,切入中观场景,以典说“事”,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工作,达成目标和任务。包括工作推动、组织管理、精神状态、改革创新、廉洁自律等方面。

07.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范文】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当遇到诱惑时,人们往往无法预估到自己会有怎样的行动,即便是英雄也当充分估计自己的弱点,不要因为太过自信而不设“防火墙”。(选自2017年4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欲”不设防恐成“狱”》)



【典故出处】

语出战国时期庄子《庄子·外篇·骈拇》,“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小的迷惑会错乱方向,大的迷惑会错乱本性。

【典故解读】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又名《南华经》,西晋郭象删减后,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骈拇》取文章开篇两字“骈拇”为题,“骈拇”是指并合的脚趾。在庄子看来,滥用聪明、矫饰仁义,就像“骈拇”、“枝指”和“附赘悬疣”这些人体上多余的东西,不符合本然,违反了人的本性。

文中“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这句话,表明了庄子的态度,人最大的迷惑就是迷失自己的本性。在庄子看来,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世人没有不因身外之物而迷失其本性的。普通人为物质利益牺牲自己,士人为名誉而牺牲自己,大夫为家族牺牲自己,圣人为天下牺牲自己。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这句典故,常用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定力,永葆清正廉洁,只有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行动上才能把得住进退。

【范文赏析】

这篇范文引用典故“小惑易方,大惑易性”,用来强调面对诱惑,每个人的定力是不同的,与其太过自信而不设防,还不如充分估计自己的弱点,自觉用好制度的“捆身索”,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08.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范文】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全省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切实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选自2022年9月22日陕西日报评论文章《抓好作风建设必须清正廉洁》)



【典故出处】

语出唐朝魏征《群书治要·刘广政论·备政》(卷四十七),“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政事,最重要的是使官吏保持清正廉洁。

【典故解读】

《群书治要》是唐朝贞观年间由魏征等社稷之臣,从诸子百家、六经、四史等典籍之中,撷取最精粹的治国理政智慧而成,堪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魏征对于此书概括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以此书为镜,那么兴替得失皆可得知。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这句典故,常常用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秉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党纪法规的底线,做到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范文赏析】

山西日报这篇评论文章的中心论题是作风建设,文中引用典故“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强调了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为官者唯有清正廉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