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石头坡上梨花开一一碧溪架虹桥

      木樨河发源于浙江仙霞岭,从东向西流经木樨村,流出县境后折向南流,至建瓯汇入建溪,建溪与沙溪、富屯溪在南平汇合后始称闽江,闽江一路奔腾,东流入海。

      木樨村在木樨河北岸,大片农田在河的南岸,有史以来,村民要到对岸田间劳作,都靠渡船过河,不便之处,可想而知。

      1971年,村里决定在木樨河上修建一座石拱桥,桥址就选在塘洼子附近。

      要开始建桥了,村里成立了建桥指挥部,大队书记担任总指挥。大队书记姓吴,是县里派到我们村的。村民们都叫他吴书记,对他不满时,背地里就叫他吴胖子,因为他长得又白又胖,走路时手臂摆动,身上的肉也跟着抖,他胖得下巴和脖子连在一起,儿时的我还没见过比他更胖的人。吴书记戴着眼镜,身上透着书卷气,与村民的气质完全不同。

      开始建桥了,在吴书记的指挥下,村里所有的劳力都参与到大桥的建设中。父亲和二姐也参与其中,父亲负责建桥的经费帐目,二姐则与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挑石散挑水泥,投身在建桥第一线。

      河上在建桥墩,木拱架的制作也同时进行。制作木拱架的场地,分设在附近人家的院子里,我们家的院子也是场地之一。

      那段时间,木匠师傅整天握着钢锯锯,挥着斧头削,推着刨子刨,塘洼子人家的院子里,墙上架着松木板,地上撒着锯木屑,到处都是碎木片和木刨花,每天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郁的木头香。

      在我家干活的木匠姓兰,是父亲的好朋友。有一天,兰叔叔干活累了,他放下手中活儿,从口袋里拿出烟斗,坐在木墩上抽烟。

      看到兰叔叔在休息,我和哥哥赶紧从屋里跑出来捡碎木片。碎木片又干净又好烧,是很好的柴火。每次兰叔叔休息,我和哥哥就得把碎木片捡走,这样他才好干活。

      兰叔叔在休息时,父亲正好从外面回来,兰叔叔从口袋里掏出烟叶,让父亲坐下抽烟。父亲坐下后,兰叔叔用烟斗指指我家的外厅,压低声音对我父亲说:

    “ 你看看那里,发现什么没有?”

      父亲顺着兰叔叔手指的方向望了又望,笑着摇摇头。

      “正中的板壁,那幅画一一”

      兰叔叔提示父亲注意板壁,我和哥哥也跟着看,板壁上张贴着毛主席的画像,毛主席正对着我们微笑。

      见父亲一脸茫然,兰叔叔用烟斗敲了敲坐着的木头,很认真地对父亲说:

      “左眼位置纸张破了,像不像眼睛瞎了?你赶紧把这张画换了,勉得惹麻烦。”

      父亲听了连声感谢,当场就拿钱给哥哥,让他去合作社买一张毛主席像回来,那天晚上就把破损的画像换了。

      木拱架做好了,桥墩也建好了,吴书记号召大家鼓足干劲,争取三个月把大桥建成。

    标语贴出来了,高音喇叭每天都在播报大队通知,表扬好人好事,播放革命歌曲鼓舞士气。

      河滩上热闹非凡,运石头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响着,搅拌水泥的铁掀不停地翻动着,身体强壮者擡着石头缓缓行走,年轻人挑着石子飞奔。那场景,只能用热火朝天来形容。

      三个月后,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连拱石桥,是木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座石拱桥。大桥剪彩那天,是木樨村的盛大节日,家家来亲戚,戸户在请客。

      我们家也来客了,二嬷、舅母、姨妈、源头姑姑都来了,爱英子也来了。她们都来看大桥,大家说都还没见过这么长的石拱桥呢。

      家里来了那么多亲威,我很兴奋,我带着爱英子,从桥的这头跑到那头,一天要跑上好几趟。

      大桥建成后,吴书记成了村民们心目的英雄,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在背后叫他吴胖子了。大桥建成后不久,吴书记调回县城。后来吴书记当上了县法院院长,这应该是文革结束后的事了。

      木樨河的大桥建成之后,我们村的渡船被拉上岸,搁置在古樟树下,从此任凭雨打风吹去。摆渡人是个鳏夫,五十多岁了,又不会干农活,失去工作的他,成了村里的五保户。

      大桥建成后,对塘洼子的影响最大。因为交通便利,原来的荒僻之地,房子越盖越多,到了七十年代末,这里成了木樨村最热闹的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