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敘事】適當懲戒,挺管用

      經常聽到專家學者說一句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確實,孩子的成長,應該以鼓勵爲主。然而,從我既是老師又是家長的雙重身份來看,要想讓孩子成才,適當的懲戒教育,其實也挺管用的。

  還記得兒子上一年級時,有天下午回家喫完飯,他告訴我不記得數學作業是什麼,讓我給他的數學老師打電話問問。原本打個電話也沒什麼,但是我卻沒有同意。因爲,在他剛剛上學時,我就教過他怎麼記作業。甚至還專門給他準備了一個漂亮的小本子,以便記錄。當聽到我拒絕後,他開始發脾氣、哭泣。

  看着哭得稀里嘩啦的孩子,其實我心裏不是沒有觸動。但最終我還是沒有哄勸,留時間讓他宣泄,讓他哭。那次他哭了有十幾分鍾,最終還是自己剎住眼淚。我帶他去洗了把臉,然後,開始引着他想辦法解決問題。

  我讓他打開數學書,告訴我他當天學的是什麼。然後,幫他回憶老師在學這些內容時,一般會佈置什麼作業。那天他們學習的是“6到10的加減法”,之前他們學過“1到5的加減法”。在我的助力下,那天他把練習冊上的三頁有關習題全部做完,又讓我給他出了二十道加減法練習,還把每個數字寫了三行。

  作業寫完已經快十點了,但他沒有再要求我找老師。然後我告訴他,因爲他自己的原因沒記住作業,還胡亂發脾氣,所以我要懲罰他。兩個選擇,一是戒尺五下,二是戒三天電視,他選擇了前者。

  第二天放學回家,我問他作業的後續。他告訴我,老師沒有批評他。因爲,老師佈置的是一頁練習冊習題,再把每個數字寫一行。而他,超額完成,還被老師表揚了。看着他開心的小臉,我耐心引導他明白我爲什麼不打電話,而他爲什麼不知道作業,最後還會被老師表揚的原因。

  果然,從那之後,他再也沒有讓我給老師打電話問過作業,反而是經常有同學給他打電話問作業。而且,有關學習的事,他都能自己記得清清楚楚。即使偶爾出現波折,也會積極尋找解決方法,不再逃避哭泣。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寶雞市第一中學。你看,適當的懲戒,是不是挺管用?

  初一他開始住校,第一學期結束時,我去給他收拾宿舍搬行李回家。到了宿舍,他東西已經收拾妥當。臨走時,看到他的儲物櫃,我也就順手打開了。沒想到,在櫃子裏發現一包水果。拉出來一看,橘子長毛,香蕉變黑,蘋果放軟。

  心中的火氣瞬間燃起,每個星期給他帶水果時,我都會再三叮囑,要好好喫,學會和舍友分享。他明明答應得好好的,現在卻把水果放爛在櫃子裏。想收拾他,但因爲在宿舍,所以我壓着心頭火,將爛水果處理後就回家了。

  進了家門,他面對我的怒火,解釋得含含糊糊。核心意思就是,最後一星期忙着期末複習,水果拿太多喫不完。聽完他的解釋,我更生氣。因爲他是獨生子,雖然在家一直都會教他好東西要會與人分享。但由於祖輩比較溺愛,他的分享意識一直不夠。初中住校,就怕他不會過集體生活,所以每週都會囑咐他,要學會與舍友相處,學會分享。可是,從這水果來看,他並沒做到。

  於是,在給他講了分享的重要性後,我決定,要對他進行懲戒,但給他選擇。要麼是寒假每天早晨六點起牀,跑步五千米;要麼他可以自己提出自罰意見,我酌情考慮。

  他對我的處罰明顯抗拒,但是自己也提不出交換意見。於是,我就一直與他在客廳對峙。兩個多小時,我們倆誰也不說話,就那樣靜靜坐在沙發上你看我,我看你。當落日餘暉將要消退之時,他終於開口,表示接受我的懲戒方案。之後,我再次對他循循善誘。那個寒假,除了大年初一,他一天懶覺都沒睡過。

  也是在那之後,我每次給他帶東西,他都會和舍友一起分享。週末回家,有時還會告訴我他的哪個舍友愛喫什麼,讓我多準備點。家長會時,老師也說,他是一個大方開朗的孩子,與班上同學相處很融洽。

  糖再好喫,多了照樣無益;藥再苦,用好就能治病。完全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一種脆弱的教育。我很慶幸,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用適當的懲戒教育教會他學習,教會他與人相處。現在,兒子已經成爲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名學生。如今,看着獨立陽光的他,我覺得適當的懲戒,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挺管用。

(2022年10月12日發表於《教師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