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54|修養篇:思想品德(4)


公文用典的“修養篇”:針對個人素質修養的要求,切入微觀場景,以典說“情”,見微知著,舉一反三,激勵提升人生境界,修養內在素質。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讀書學習、生活情趣等方面。

07.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纔不大者不能博見

【範文】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纔不大者不能博見。廣大青年一方面需要培養高尚品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情懷,把小我融入祖國、人民的大我中,更好實現人生價值、昇華人生境界;另一方面需要錘鍊堅強意志,鑄就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品格,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做到越是艱險越向前。(選自2020年9月8日人民日報思想縱橫《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典故出處】

語出東漢思想家王充《論衡·卷十三·別通篇》,“夫德不優者,不能懷遠,纔不大者,不能博見。”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品德不優秀的人,不能安撫邊遠地方的人;才能不足的人,不會具有淵博的見識。

【典故解讀】

王充的代表作品《論衡》是一部無神論著作,“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價值的天平。《別通篇》題爲“別通”,旨在識別“通人”,所謂“通人”是指學識淵博通達的人。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德不優者不能懷遠,纔不大者不能博見”這句典故,用來強調一個人如果品德修養不優秀,就不會胸懷遠大理想,唯有德才兼備,才能安身立命。

【範文賞析】

人民日報這篇評論文章旨在號召廣大青年矢志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擔當作爲,範文中引用“德不優者不能懷遠,纔不大者不能博見”這句典故,強調廣大青年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志存高遠,同時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才能在矢志奮鬥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08. 儉,美德也;禁奢崇儉,美政也

【範文】

“儉,美德也;禁奢崇儉,美政也。”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勤儉節約精神始終是中國人民的修身之基、持家之寶,無論對個人、家庭還是國家而言,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選自2022年11月25日解放軍報署名文章《勤儉節約精神永遠不能丟》)



【典故出處】

語出清朝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儉,美德也;禁奢崇儉,美政也。然可以勵上不可以律下;可以訓貧,不可以規富。”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對於個人來說,節儉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對於執政者來說,禁止奢侈, 崇尚節儉, 這是一種善政。

【典故解讀】

《默觚》是近代思想家魏源的早期作品,分爲《學篇》和《治篇》兩部分,“默”取自魏源的字“默深”,“觚”爲書寫用的木簡,故名“默觚”。

在《治篇十四》中,魏源提出了自己的崇儉禁奢觀,從個人和執政者兩個層面,肯定了節儉的價值。對於個人來說,節儉有利於提升道德修養;對於執政者來說,帶頭崇儉禁奢,有利於政風清廉和國家治理。這是從倫理評價的角度提出的觀點。

魏源還從經濟評價的角度,提出崇儉禁奢“可以勵上”、“可以訓貧”,但是“不可以律下”、“不可以規富”,表明魏源鼓勵富人消費,甚至奢靡,不能完全用“崇儉禁奢”來約束他們。



【場景應用】

公文寫作中,“儉,美德也;禁奢崇儉,美政也”這句典故,可以用來表達勤儉節約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之風代代相傳,它既是個人修養品德所必須,也始終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因此要始終堅持勤字當頭,儉字打底,戒奢尚儉,永葆本色。

【範文賞析】

解放軍報這篇署名文章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時刻繃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文章開篇就引用了典故“儉,美德也;禁奢崇儉,美政也”,開宗明義,凸顯了文章的題眼: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對個人、家庭還是國家而言,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