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出類拔萃或滿足他人的期望而這其實非常不健康

儘管孩子會因焦慮和競爭相互影響,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類孩子所感受到的壓力都來自父母或老師。

赫敏們被培養出了這樣的認識:一定要出類拔萃,或滿足他人的期望。而這其實非常不健康。他們的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以恐懼爲基礎的,他們會因爲無法實現自己或別人爲他們設定的高目標而感到非常焦慮。他們往往控制感很差並會有一種“存在的無力感”,這個詞來自斯坦福大學前新生教務長和《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How to Raisean Adult)一書的作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插圖]

顯然,如果壓力來自父母,那解決方案很簡單:停手即可。即使你爲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她也可能會以爲自己是因爲有種種成就纔得到了愛。一般情況下,靠進一步的溝通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但如果你跟她說:“聽着,我並不介意你的成績好壞,或你考上了什麼學校。”但她仍然焦慮和恐懼,那修復起來就更加複雜了。

我們最近跟一整個教室緊張兮兮、又被臨近的AP英語考試折磨得精疲力竭的高二學生聊了聊,談到了壓力與睡眠剝奪對發育中的大腦的影響。學生都很有禮貌,也做了筆記,還提出了很好的問題,而且他們似乎也認爲如果沒有長期的疲憊和壓力,他們最終能更加成功。然而,當談話結束時,他們的老師把我倆拉到一邊說:“這些孩子中的每一個都認爲,如果他們沒考進耶魯,最終就只能在麥當勞打工了。”華盛頓一所私立經營學校的英語老師也告訴過我倆非常相似的情況,孩子一上九年級,想着沒能進入名校,就都會“嚇壞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