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爲沙僧說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吳承恩寫下《西遊記》可能也想不到,有多少管理者,從管理的角度分析,說要把沙僧辭退。

沙僧也不想明白,一年又一年,挑着擔子,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陪着師傅去西天取經,可爲什麼這麼多少人看不到自己的功勞,還要想辦法將他淘汰。

放在這個時代,以創新能力爲王的時代,本分,踏實,成爲了一種錯誤。

這隻能說明所有人,都站在了資本,公司,企業的角度,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一個員工能夠創造多少價值,就決定了他活下去的能力。

一個單位以利益爲目標,沒有錯。

可是這個員工錯了嗎?

西遊記的目標是什麼,四個徒弟陪着唐僧去西天取經。

沙僧的目標是什麼,陪着師傅去取經,最終取得了真經。

沙僧的目標和團隊的目標完全一致,一個踏實,本分,有什麼錯呢。

而許多管理者,想辭退沙僧,有錯嗎?

沒有錯。

錯在哪裏,錯在不同的時代。

以我淺薄的認識,來談一談想辭退他的兩類公司,一種是創業公司,創業初期,公司需要扛大旗,頂大事的人,多一個員工的工資,就可能無法讓這種企業生存下去。

第二種是公司穩步在發展,對於踏實本分的員工已經飽和,他需要多一個人,多一分力量幫他們公司開疆擴土。

這樣的企業,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員工,公司一直在思考想要什麼樣的員工,可是沒有知道員工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沙僧明明在流沙河生活的很美好,爲什麼要陪着唐僧出去喫苦呢。

其實沒有任何一個人平白無故選擇去喫苦,喫苦的背後,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山月記》裏談到悟淨出世,在流沙河有一萬三千個妖怪,沙僧作爲其中一員,卻是最坐立不安的一個,因爲喫掉了9個僧侶,經常夢到九個骷髏頭圍在自己的脖子上。

其他妖怪都可以心安理得,但只有他,總是在尋找原因,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甚至不論遇到什麼,看到什麼,他總是想要找到爲什麼的原因。

經過長期的折磨,他決定不管多麼地艱難,也不管如何被人嘲笑,他也要遍訪這河裏所有的賢者,所有的名醫,所有的占卜師,要向他們誠心請教,找到屬於自己滿意的答案。

於是他去拜訪了最最有名的幻術大家黑卵道人,又去見了老蝦精沙虹隱士、一睡就睡50天的坐忘先生、貪喫和強悍的鮎魚精、蒲衣子、斑衣鱖婆,花了5年時間,同一個症狀,不同的“醫生”開出了不同的處方。

他並沒有因爲不同的意見變的聰明,反倒變成了一個輕飄飄不知是什麼的玩意。原來當所有不同的觀點拼湊在一起,他已經失去了自己,更加迷茫無知了。

在開悟的路上,他越走越遠。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他發現見識了這麼多人,雖並沒有覺得眼前一亮,豁然開朗,但心態上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

曾經,他是賭一把的心態,他害怕自己出走半生,歸來仍然陷入無休止泥濘不堪的漩渦裏。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內心有一種卑劣的功利主義傾向。

他害怕千辛萬苦之後,沒有獲得拯救,白忙活一場。

這種心態跟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很像,就比如我,我害怕寫作幾年之後,沒有一點收穫,害怕閱讀那麼多書,毫無用處,害怕運動半年之後,仍然練不出馬甲線等等。

對於一件事還沒有開始之前,自我內心已經設置了許多屏障,也恰恰這一點,導致了沙僧患得患失的心態。

直到有一天,沙僧在睡夢中遇到了兩個人,一個是手持錫杖、相貌奇特的托塔天王的二太子,另外一個是二太子師傅南海觀世音菩薩,過來點化他。

南海觀世音菩薩說:“這個世界,整體看來似乎毫無意義,但作用於具體之細節,就有了無限的意義。沙僧啊,你首先要將自己排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上,然後投身於適當的作爲。

隨後南海觀世音菩薩又說,“今年秋天,有三個自東往西而去的僧人,將來此地橫渡流沙河。沙僧啊,你也跟着玄奘前去西天吧,這就是你適當的位置,這就是你適當的作爲。”

由此可見,沙僧選擇跟唐僧去取經,其實也是帶着自己的目的,他花了五年想不通的問題,跟着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的真身,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找尋到了自己苦思冥想想要獲得的答案。

沙僧的目標是探尋生命裏種種的爲什麼,自己的小目標,與團隊的大目標取經融合在一起,毫無違和感。

就如普通的我們,選擇一家公司,一個團隊,決定踏入單位的大門時,都可能帶着自己的某種目標,獲得經驗,獲得高回報,獲得晉升,獲得成就感等等,帶着自己的小目標,盡最大的努力與公司想要盈利這個目標融合在一起。

但公司未必看得到,他們有他們的考慮,可能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可能沒有實現績效考覈,可能沒有做好賬面管理等等,想要打壓,抑或辭退踏實,本分,有目標的你。

但想要告訴你,不要否定自己的價值,不要去攻擊自己,帶着自己的目標,沿着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路,就可以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