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260:让公开课不脱离寻常教学

今天是2022年12月2日。


和同事在讨论公开课,当谈到一学期才一次时,我说每上一次公开课,都能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些。同事表示有些讨厌公开课,因为平常的课自己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的教育还是过于急功近利了,公开课在本质上都是为听课老师准备的。一堂好课的核心应当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包括知、情、意、行方面。现在的多数公开课,都是只注重认知的发展,割裂了其与情、意、行的关系,这样的课,指名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自动屏蔽某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并非说自己酸葡萄心理,而是这样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太过功利。我往往并不看好太过好看的课,根本不知道这样的教学前的准备有多少,而这样的做的价值又几何呢?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公开课也算是为学生课堂吹进一股清新之风,偶尔有趣,偶尔游戏,偶尔寓教于乐,使得学生课堂活跃了,参与了,配合了,也就那么回事了。不得不说,公开课的意义绝对不能止于此。

公开课应当作为一个典型或浓缩,体现教师的方方面面。由此,我们可以以此为镜,对照自己,优化自己,毕竟只是一个例子。好与否都要明白在哪里,这样才能不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贲友林曾说,公开课要当家常课来上,家常课要当成公开课来上。比较赞同,因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所追求的,是家常课的长足进步,而不仅仅只是公开课昙花一现的美好。

所以,在日常的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准备,精准呈现,适时反思。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走向精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多方面书籍的阅读,不断提高自我的认知,这也是十分关键的。

所以,要走出公开课和家常课油水分离的尴尬境地,需要提高自己的对公开课和家常课的认知,使得公开课不至于昙花一现,家常课也能拥有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