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同伴羣體中表現優異你就會認爲自己處於一種更積極的狀態

這些研究都表明,如果你既聰明又積極,那你去哪裏上學其實並不重要。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明白這一點會讓他們更容易關注那些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

你還可以與自家的赫敏分享“大魚小池”的理論。這一理論由赫伯特·馬什(Herbert Marsh)提出,如果你在同伴羣體中表現優異,你就會認爲自己處於一種更積極的狀態。因此,能在一所沒那麼出色的學校中脫穎而出,從長遠來看,往往比在競爭激烈的學校中表現得泯然衆人要更好。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他的著作《大衛與歌利亞》(David and Goliath)中講述了一個成就心極強的學生決心考上布朗大學投身科學的故事。主人公發現布朗大學的環境令人沮喪,放棄了她對科學的執着追求。而在另一所競爭沒那麼激烈的學校裏,她爲自己自然迸發出的興趣找到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格拉德威爾寫道:“我們很少停下來認真想想……最負盛名的機構是否總是我們的最優選擇。”[插圖]不妨讓你的孩子思考一下,在一個更小的池塘裏當一條更大的魚,這樣也許更好。

幫助你家的赫敏去了解,雖然在某些事情上遭遇失敗可能很可怕,但是關掉一扇窗並不意味着同時就關上了所有的門。事實上,這可能意味着一種解放,一如我們親眼所見,我們有一位朋友考砸了高一的AP音樂理論課,雖然她一開始很擔憂,但最終這讓她擺脫了對低於4.0的GPA的持續恐懼感。她看到如此糟糕的境遇實際上並沒有摧毀或阻塞她的未來發展時,就變得更有能力去承擔風險了,也更有能力去過上自己的生活,而非總是感覺有隻怪物無時無刻不再攆着她跑。這段經歷讓她最終更加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