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生活

文:賈玉霞

雲州區雖然早就解封,我們一般也不出去轉悠,除了買生活必需品,幾乎足不出戶,靜靜地呆在家做着自己的事情。每天讀書,寫頭條,賞花,做飯,聽音樂,這幾天又添了新項目一一去南市場買菜,回來做美食、曬美食,忙得不亦樂乎!


昨晚九點多就洗漱好,準備休息,老公還在客廳看電視,聽着應該是古裝劇宋朝的,隱約有劉娥的名字,似乎記得劉娥是宋朝哪個皇帝的皇妃,他這是轉性了嗎?


印象中,老公最愛看打仗片,那個電視劇《亮劍》,他看了不下十遍,李雲龍、趙剛的臺詞他都背得滾瓜爛熟,模仿起李雲龍維妙維肖,甚至連語音語氣都學得一模一樣,簡直是個亮劍控。


他看的排名第二的電視劇是《大決戰》,估計也看了至少六七遍,反正晚上一坐沙發上讀會書,耳邊就是這部電視劇的聲音,而他坐在那兒觀看得津津有味,有時提前講幾句臺詞,搖頭晃腦地特別入戲。


有一次,我好奇地問:“你看了這麼多次,有什麼收穫?”這可不得了,他一把拉住我的手,煞有介事地從各個人物的性格開始講起,又到戰事的分析,彷彿山路沒有盡頭,講也講不完。我一個頭兩個大,聽得昏昏欲睡,他仍在不停地說,這種好爲人師的個性,從此,我再不敢問類似的問題。


喊完老公休息後,就和兒子語音聊了一會兒,他在武漢上大學,這幾天武漢疫情嚴重了,單日新增人數增多,我有點擔憂,問候了孩子情況,他告訴我他們大學很安全,他會做好個人防護,叫我不要擔心,他這些天正在複習,學校已經開始期末考試了。我安慰他凡事慢慢來,彆着急,首先注意保護好自己,每天喫好睡好,身體健康最重要,別的都是次要的,至於考試,盡力就好。


躺牀上和老公嘮叨了幾句,瞌睡就不說了,一夜好眠,這幾天沒事,早上七點起來,喫完早飯,老公去小區門口執勤,他們負責提醒出入小區的人掃場所碼,一人一上午。我洗完碗筷,打掃乾淨家,洗漱完畢,就出門站小區門前等王大姐,她每天大約這個點出來,然後兩人邊走邊聊,相跟着去南市場買菜。


第一次聽說南市場,老公問在哪兒,王姐好一頓嘲笑,說我們竟然不知道南市場,真是兩個不識人間煙火的書呆子!我和老公的確如此,沒事就讀書,我媽媽常說我們讀書讀成書呆子。兒子也從小愛讀書,從小到大心心念唸的也是書,記得生日禮物除了一塊手錶,幾乎全是書。


我家的最大花費也是買書,我買的、老公買的、兒子買的書堆得到處都是,兩個書櫃裏,沙發上、牀頭櫃上、寫字檯上、廁所裏,隨處有書讀,我們三口人真的是人們眼中的書呆子,但我們樂在其中,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乎?


王姐因爲和我們熟稔了,才這樣說,我們哈哈一笑,不放心上。她今年58歲,性格爽快,是一位退休教師,是我知道爲數不多會過日子的人。她和老公都是小學教師,就那點工資供兩個孩子讀完大學,大兒子已經在南方icon買房成家,她正在攢錢準備給小兒子在外地買房,她也是多年前第一個自己全款買樓房的教師,我早就聽說過她,她的大名如雷貫耳。


她經常說:“喫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一世窮。”她和老公平時很節儉,總捨不得買新衣服,只有過年過節才見她們倆口換換外面衣服,內衣卻是洗洗涮涮又三年,大衣更是多年一件。她常說,掙不多,省上就是掙上了。不知她們底細的人,還以爲她們夫妻生活拮据,沒有收入來源,是無業遊民呢。


可是,她人緣極好,從不論人是非,對別人很大方,只要相熟的人誰家有難處,找她準沒錯,她一定能竭盡所能拿出錢來,幫你想辦法渡過難關,遠近的人都受過她的幫助,人們從心裏欽佩她的人品,尊敬她。


後來,她換房子搬到我們小區,以前我上班不常在小區住,和她交流少,這幾天相處下來,覺得很舒服。她真心實意教我操持家務,傳授我生活小竅門,沒有一點偏見,從不笑話我無知,而是耐心細緻地教我,我受益匪淺。我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她,向她請教生活經驗,這不,剛跟王姐學會儲存香菜和韭菜了,她會過日子真的是實至名歸。


上午出去溜達一圈,既鍛鍊身體,又心情愉悅,中午做了兩道菜,西紅柿炒雞蛋和肉末炒菜心,主食是家蒸的饅頭。西紅柿是從媽媽家拿回的瓶裝西紅柿醬,用了半瓶,炒了四顆雞蛋,出鍋撒上迷人的小蔥花,色澤鮮亮,營養豐富。肉末是熟肘子肉切碎,紅紅的很有味,菜心嫩嫩的,綠綠的顏色賞心悅目,在這寒冷的冬日,猶如一縷暖陽令人溫暖,心生希望。


下午睡起來後聽了會兒書,就坐在沙發上喝着蜂蜜水,邊聽音樂邊寫文章,晚上一點不餓,和老公一人喝了半斤奶,沒喫主食。最近兩三年,感覺喫不動了,尤其是晚餐,一旦順口喫多了,第二天午飯也沒胃口,不想喫,晚上只能喝點,一口不敢多吃了。


喫完晚飯才六點半,我和老公各做各的,我在臥室寫字檯上默默地寫文章,他在客廳看世界盃,時而激動得大叫,時而喃喃低語,孩子這陣兒估計還在學校圖書館用功,我們三口人做着自己的事,誰也不打擾誰,我喜歡這樣平靜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