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積極主動的性格

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怎麼能讓學生主動投入自己的學習中。尤其是在初中和高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能不學就不學。甚至有一些拔尖的學生也會採取奈德所說的“兩點一線”態度:只要對成績沒影響的事情,那就肯定不做。我們現在培養出的學生,往往既缺乏好奇心,也沒什麼提升自我心智的動力,相應地,他們卻會過分在意指標與結果。

你能促進孩子多多參與課堂的最好方法,恐怕就是允許你的孩子在課堂之外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我們在第5章中討論過“自我決定論”,其提出者愛德華·德西和理查德·萊恩發現,如果父母更支持孩子擁有自主權,他們的孩子就越傾向於“報告說能夠更好地通過自我監督完成家庭作業,做事情也更自覺,而且也會被老師評價說具有更強的自我激勵能力、更強的勝任力,以及能在課堂上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態。”他們的平時成績往往也更出色,而且在標準化考試中也能考出高分。

課堂上的事同樣也很重要,而且在教學環境中提供自主權其實也並不困難。簡單到僅僅鼓勵教師多給學生一些選項,都能起到作用(“你想要開個睡衣派對,還是要做個小小路演?”“你想在課上寫論文還是回家再完成?”“你想在教室完成這件事,還是回到家裏再開工?”“你想自己搞定,還是要找個隊友?”)。同時,這也有助於讓孩子有更多的手段來掌握技能,也可以用於探究學生的反饋,還可以鼓勵他們去探索適合自己的策略,也能更好地去解釋他們做事情的目的,以及你希望他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