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到了新“境界”(12.13)

    近來的日子過得起伏跌宕的。週六開會本以爲要回歸正常上班呢,接到的消息是繼續網課——這已經是當前最安全的選擇了。接着聽聞周圍的同事、朋友開始有人感染。孩子的學校裏也有陽性了,這兩天就要回來。週六學校班主任開會,週日晚上全體開家長會,週一一早安排心理健康課,週二要講線上公開課……既然短期內不可能返校,那就只能從網課上下功夫了。我研究了兩三天,總算學會了在classin裏播放圖片和提問。因爲那個視頻牆只要一打開就會掉線,昨天我又學會了輪播。

    爲了看到每個學生,聽到每個人的聲音,這周我從週一就開始要求大家從早讀就打開聲音,說了兩天,有二十來個同學能積極參與。今天的公開課,跟在校一樣,要求跟讀和搶答。有幾個同學,怎麼也不肯參加,還有的甚至離開座位,遠離鏡頭。

    今天的公開課內容挺多,先說了說昨天作業的問題,提示大家“口字旁”“國字框”的不同;再認讀新字“吧、呀、嗎”都是口字旁的語氣助詞,“嗎”用來提問、“吧”用來提建議、“呀”用來感嘆,然後進行了填句子練習。

讀完課文之後,我問大家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這個問題昨天才講過,好多同學搶着說“春夏秋冬”的順序,再三提醒纔有同學想起來,春夏秋冬是時間順序。

    課文講讀是圍繞“小蝸牛去了幾次樹林,分別看到什麼?”這個問題展開的,明明是去了三次,不少同學卻答成四次。看上去有的同學根本不會數有幾次,媽媽說的和小蝸牛做的都連在一起,他們居然分不清。或許答四次是因爲有四個季節?也未可知。

    在講課過程中我讓每一組同學輪番上臺,結果是竟然找不到一組都坐端正的。聽課認真和不認真的放在一起,對比非常明顯。有的同學每次都搶答,有的提問好幾次叫不應,還有的沒打開鏡頭一直不參加。再仔細一看:有趴着的、有滿屋子溜達的,有坐着轉椅轉圈的、還有鑽去桌子下面的……這其實就是孩子本來的樣子。

    我想起有家長希望老師多關注跟不上的,多提問不愛說話的。現在我挨個關注了,也讓每個人都回答問題了,關鍵的地方甚至領讀了好幾遍。但不說話的還是不說話,不肯聽的還是不肯聽。可見,對問題學生來說,不在身邊的“關注”根本就算不上關注。對有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怒火沖天的懲罰都不一定讓他意識到錯誤。何況老師隔着屏幕的叮囑。(還有的一批評就關屏幕,老師就更不能說了)。對於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只能是隨緣,該怎樣就怎樣了。

    期間有個小插曲讓聽課老師印象深刻:講到第四自然段,有個詞語“已經”需要造句子。在我講明已經是指事情完成的意思以後,馬上有個女生舉手回答:“我已經有了!”……我不動聲色地繼續引導“你已經有什麼了?”她繼續補充“我已經有一本課外書了。”其他同學也紛紛補充“我已經寫完作業了。”“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我已經喫過早飯了。”……

    我們總想按照所謂的課程標準教給孩子一些知識和道理,可是生活帶給孩子的理解、感觸和運用,早就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的學生才上一年級,其實誰不知道上課該聽講呢?別看才入學幾個月,他們其實早早就知道了家長老師的底線和能力範圍。努力學習的學生,想要變得更優秀。不學習的學生想要輕鬆快樂的日子。選擇不同,各取所需,甚好!

呵呵,明天繼續,要求每個人都開着話筒早讀,隨意搶答問題,說不說話隨意,對不對都表揚。給孩子們一個盡情表現自己的舞臺,至少心理更健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