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幸福從哪裏來?

我們已經知道,幸福=健康+快樂!弄清楚了這個問題,並不等於我們就能實現幸福生活。因爲,我們要受自身能力和客觀環境的制約。

自身能力包括兩個方面:體能和智能。

體能,就是身體能力。主要取決於身體的健康程度,有強弱之分。在農業和工業時代,身體健康對於實現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進入科技時代,身體健康對於實現幸福生活就不再起決定作用。

智能,就是智慧能力。主要是指心智的健康程度,必須通過學習才能具備。智能包括兩大類:其一是思想能力,以道德來體現,主要通過信仰獲得。思想能力是要解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問題,以便形成核心價值觀,幫助把握生活方向,確立奮鬥目標。其二是行爲能力,以文化來體現,主要通過教育獲得。行爲能力是要解決見聞和技術問題,以便處理生活事務,實現奮鬥目標。在任何時代,智慧能力對於實現幸福生活都是重要的。

人與人之間,體能和智能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客觀環境不能保障人人享有幸福生活的情況下,自身能力對於實現幸福生活就顯得特別突出和重要。

客觀環境包括兩個方面:自然和社會。

自然環境主要考慮生態資源和地理因素對人的影響。科學技術落後,人類就要過多依賴自然環境來爭取幸福。科學技術先進,人類就可以克服自然環境方面的不利因素。

社會環境主要考慮文明程度和管理體制對人的影響。人類形成社會,是出於互相幫助的需要,爲了集中凝聚力量,解決個人能力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每一個人的幸福,都不僅是依靠自身能力爭取的結果,主要還是來源於社會的幫助。社會存在的意義,就是爲每一個人的幸福提供幫助。

社會文明程度包括兩個層次: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在精神文明方面,社會要有共同的信仰和核心價值觀,以便形成思想道德的統一。 社會的凝聚力,靠的就是信仰。人們普遍沒有信仰,或者信仰錯誤,社會就是一盤散沙, 必然產生很多問題。中國有句諺語:‘’ 人心齊,泰山移!‘’要能使人心齊,就要有人人贊同的核心價值觀。

在物質文明方面,社會要有能力幫助解決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問題。要提供醫療和教育保障,實現人們的身心健康。要通過創造和積累物質財富,滿足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

社會管理體制是要爲實現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提供環境保障。成功的體制必須建立在管理公開、規則公正、機會公平的基礎上。用公開來體現社會的真,用公正來體現社會的善,用公平來體現社會的美。有真,纔有誠信;有善,纔有正義;有美,纔有快樂。社會體制要與道德一脈相承。

衡量一個社會的成敗,要看個人通過怎樣的途徑才能獲得幸福。如果社會是從權力和關係影響個人命運,有勤奮、有能力也不一定能夠實現幸福,這樣的社會必定是失敗的。如果社會片面強調個人因素,必須靠自身的勤奮和能力才能實現幸福,這樣的社會不算成功。能夠保障沒有能力的人也可以生活得幸福,這樣的社會纔算是成功的。

我們要實現幸福生活,自身能力和客觀環境都很重要,從個人到社會都需要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