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電影的結合,幫你解讀大部電影中的隱含劇情

我喜歡看電影,不只因爲敘述結構強,光影流轉變化美,還因爲許多著名作家都喜歡。

瓊瑤在她的豪華別墅可園內有放映室,看過大量電影,後來選擇將寫過的書拍成電影,《梅花三弄》《鬼丈夫》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張愛玲喜歡看電影,寫了很多劇本,她小說裏也充滿色彩流動,斑駁的影像質感極濃,被文藝女青年們愛不釋手。

蕭紅的書充滿了清新質感,也拍成了電影《黃金時代》。

#娛樂#這些作家對世界的理解與審美,都遠遠領先於常人。

看電影也是一門學問,若我們能在觀影的同時,提升審美和文學素養,將會獲得更多收穫。

電影在短短几個小時間,濃縮了高度的故事性,推薦這本觀影提升書籍。

它就是《24楨心理密碼——電影中的心理學》,作者是魏知超,一位專業心理師。

他以心理學分析解構電影,使枯燥難以理解的維度相結合,讓我們以更廣闊的視野來欣賞電影,達到看過電影后,不但滿足於故事,更滿足於其中的暗示性母題和導演的隱祕心理。

本書提到幾位知名導演,王家衛、徐克、馮小剛等,並深入淺出地分析電影中的幽暗心理,以及表達手法,使看過這些電影的觀衆豁然開朗,一下能明白電影中真正想表達的思想。

王家衛影片中跳躍的思維,顛覆的審美,與衆不同,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那獨特的電影手法,個性鮮明,可看過後卻說不出好在哪裏。

他獨創的孤獨感,與愛而不得相關,情緒始終有種孤獨,這份天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孤獨,是文學家和電影人最喜歡錶達的氛圍。

孤獨,是憂愁的伴侶,也是精神活動的密友。——(黎)紀伯倫

孤獨是每個人都逃避不了的,這種孤獨放在電影中昇華成與衆不同的特色。

懂得欣賞孤獨,才能看懂他淺層表達的意境。

李安的故事,更難以解讀,總是充滿祕密,不能說,還想告訴你,充滿張力的懸念,極具吸引力。

陳凱歌一直在描寫少年時代受過的傷,那些傷化成了電影的靈感。

作者評價陳凱歌的電影只有半部精彩,往往到了後半部就過份表達自我,令觀感不強,因爲其他人無法代入。他還介紹了《少年凱歌》這部書,併發出由衷嘆息,若是陳凱歌去當作家,或許能擠身一流。

我看了一眼這本書,文彩的確勝過陳導的電影表達。

分析完導演後,作者開始對一些影片發出分析,這些影片有好的,有前半部好,後邊爛尾的,也有爛出精彩的。並給出打分的四象限,根據這個,我們也可以爲電影打分,並寫出精彩影評了。

隱藏於電影中的心靈祕語一一解讀,《盜夢空間》《哈利波特》《超體》《倩女幽魂》等,也有與衆不同的評論。

看完這本書,所以電影裏暗埋的伏線,都會在腦中縈繞,懂得了心理學,導演們玩的技巧,我們也能一一看清。這爲觀影多出一份樂趣。

看完電影,欣賞完其中的機鋒,若能分享給別人,也是一件美事。

想要懂得專業知識,頭頭是道將電影解析完美,看這本書就夠了。

優秀的電影總會留下意猶未盡,好像一道美食,在口腔中發酵後留下記憶和回味。看一部好電影,等同拓展了生命,不是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