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寻秘自然:感受世界的精彩纷呈

1.科学属于全人类

科学属于全人类,每个人都有权利关心,每个人都有资格探究。在相关的科普领域,我们虽然起步晚,但在探索的深度上,却丝毫不逊于外国人。

就拿宇宙探索来说,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我们的探索实践,也领先全球。如今,宇宙中只有两个空间站,一个是属于众多国家合作的国际空间站,另一个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天宫空间站。

然而,尽管如此,要说起DK科普,几乎无人不知。说起国内的科普,人们却总还是一片唏嘘。不少人认为,国内没有优秀的科普节目,这实在是有点冤枉。

实际上,我们自己也有优秀的科普。

汪诘的《寻秘自然》就是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2.汪诘《寻秘自然》

汪诘,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于科普方面的写作。他的《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得了国家图书馆第八届的文津图书奖,他的科幻小说《时间囚笼》更是获得了第18届百花文学奖。不仅如此,他还很关注儿童科普,《如果你跑得和光一样快》一经出版就获得了众多小读者的喜爱。同时,他在喜马拉雅的自媒体电台,也获得了无数听众的喜爱。他的今日头条账号更是收获粉丝多达百万。

就是这样的汪诘,他在面对宇宙时候的谦卑,是格外让人动容的。

汪诘走上科普纪录片的创作之路并不长,《寻秘自然》从2020年开拍,到2022年6月,共两季,八集。虽然只有八集,但这八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它分别为我们讲述了八个自然之谜:生命起源、探秘寒武纪、物种灭绝、地磁倒转、球状闪电、湍流之谜、快速射电暴以及恒星光变。

因为这是个人推出的科普作品,而非公司的集体创作,所以,汪诘的这八个专题,并非严谨地遵照线性的逻辑。《寻秘自然》同名书籍的出版,让这个纪录片获得了另一种存在的方式,在翻阅图书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

3.那些独属于中国人的发现

针对这八个不同的命题,汪诘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娓娓道来。在《寻秘自然》这部书中,汪诘引用了非常多罕见的科普照片,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力。整部书籍都可以横向摊开,哑光的页面,双手抚摸很有质感。

宇宙的起源,是所有问题的根源。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那个炽热的球体,并不适合生命的生存。地球不断地降温,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然而,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个谜题,直到如今,也还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生命的自我复制,是相当复杂的过程。正是海底的“黑烟囱”揭开了生命起源之谜。剧烈的地壳运动,在海底释放了很多生命的必备的养料。生命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悄然诞生了。

在以往,这类研究中,很少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但是,在汪诘的《寻秘自然》中,我发现了不少中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成就。2002年,北京大学李江海教授的课题,就是有关“黑烟囱”遗迹的。在“探秘寒武纪”这一板块中,我们也能因为汪诘的记录,而了解到中国地质学家对于早期脊椎动物的研究。早在1997年,我们就发现了海口鱼的化石。

在“地磁”研究方面,我们也有惊人的研究成果。2018年7月,我们中国科学家团队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大约10万年前,地球只用了144年就完成了一次磁极漂移。这是一项轰动世界的研究,然而,好多中国人自己,是不知道的。

同样不为人知的,还有袁萍对球状闪电的捕捉,北大、清华大学的湍流实验以及举世无双的中国天眼……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近些年来在科学探索方面的重要成果,这也是我们未来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这些,在别的书里看不到的,在汪诘的《寻秘自然》中,却能够看得很透彻。

科学是如此地富有魅力,它是我们全人类都在探寻的谜题。《寻秘自然》,有趣有料、图文并茂,科学精神蕴含其中,让人一旦感受到,就忘不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