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憶2:湯圓(中)

今天是2022年12月22日,農曆節氣冬至,距離2023年還有9天。

今天終於迎來了冬至。冬至這一天,民間素有北方喫餃子、南方喫湯圓的習俗。小時候不像現在隨時可以買到速凍的湯圓半成品,不必解凍直接下鍋煮開,再稍煮幾分鐘即可享用熱氣騰騰的湯圓;或者買來糯米粉,自己加工成湯圓,那時候想喫湯圓得先磨米漿。

從有記憶起的幼年直到工作後不久,家一直在母親單位的宿舍區。母親所在的單位位於城郊結合部,宿舍區就在單位附近,是建在半山腰上的幾排平房。相鄰的另一個宿舍區也是同系統的,是建在靠近山頂的一排平房,其中一戶人家的屋後空地有一臺石磨,冬至前兩天陸續有鄰居到那裏排隊磨米漿。

想要將糯米磨成米漿做湯圓的原料,需要提前浸泡糯米。夏季高溫下浸泡時間可以稍短一些,大約4個小時足夠了,而且浸泡時間太長了容易變味。冬季氣溫低,大約需要浸泡12個小時。如果浸泡時間過短,米粒未脹發,直接磨米漿會有顆粒感,不夠細膩。將糯米浸泡至發白狀態,米粒達到手捏着可以輕鬆捏碎的程度,則說明糯米泡好了。

當糯米提前幾個小時泡水後,一粒粒變得白白胖胖的,這時候就可以上磨磨米漿了。大人端着泡米的盆或提着泡米的大湯鍋,拿上一個面口袋和一段細麻繩,外加一把長柄湯勺和一個空的鐵皮水桶,小孩跟在大人後面,出了家門抄近道走山路,不到10分鐘就到了另一個宿舍區的石磨所在地了。

據度娘介紹,石磨是用於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開始用人力或畜力,晉代的勞動人民發明了用水作動力的水磨。石磨通常由兩塊圓石做成。磨是平面的兩層,兩層的接合處都有紋理,糧食從上方的孔進入兩層中間,沿着紋理向外運移,在滾動過兩層面時被磨碎,形成粉末。

鄰居家的石磨靜靜地立在屋後的沙土地上,印象中那臺石磨不小,上面兩塊圓石的直徑大概有40釐米。

當前一位鄰居磨好了米漿,收拾好自家的東西回家時,就輪到下一位開工了。

如今再回首,進一步理解了磨米漿不僅僅是一個力氣活,也有技巧在其中,而給石磨持續加米則是個技術活,外加一點果斷,其中竅門明天繼續回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