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迷情之六 女兒們怎麼保健養生的?

一部《紅樓夢》,“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視角不同的收穫。我們從女孩的養生視角來讀《紅樓夢》,把聰明智慧建立在健康的基礎,讓我們生活得更好,是《紅樓夢》有無與倫比的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紅樓夢》中有的女性處於亞健康狀態。女性體質不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心肺功能較弱,不符合健康標準,脈搏頻率達不到正常值;二是身體柔韌度較差,這樣的後果之一就是導致虛胖,靈敏度和協調性受到影響。

過去女性曾推崇過林黛玉 式的病態美,現在還有人盲目推崇骨感美。從根源上講,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一個存在要求,只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應對各種挑戰。

健身會館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女性成爲健身會員後,俱樂部爲她們進行了身體檢測,多數女性的體質檢測指標令人擔憂。

好在專家認爲,女性審美觀念的轉變,很多女性已經把健身當作每天的必修課。已年近50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把聰明智慧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健身獲得形體美和氣質美,這纔是一名現代女性成功的標誌之一。我周圍的姐妹們都認同這一點。”

女人懂得養生才能更好地愛自己,愛自己的女人們纔會更好地愛別人。《紅樓夢》裏的女兒們正言傳身教地指導你養生,你也參加吧。

一改善體質

  《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來說,史湘雲的確是美女無疑,而且是一個健康的美女,紅樓女兒,生得美麗的生命多,但生命旺盛的不多,一大半病病怏怏的。黛玉從會喫飯起就吃藥,寶釵有“熱症”,王熙鳳表面剛強,最親近的平兒也知她是死撐。湘雲卻體健貌端,割腥啖羶,燒烤鹿肉,全不當一回事。喝醉了酒,枕着芍藥花在石頭上露宿,香夢沉酣,也沒見她感冒,身體素質自然是一級棒。在醫療費高昂的今天,每年要節省一大筆開支。

林黛玉 “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身材消瘦,思慮過度,多愁善感,夜不能寐,心思敏感,屬氣鬱質。王熙鳳性格不穩,敏感多疑,心煩易怒,健忘憂鬱,常年內外操勞過度,爲血瘀質。

薛寶釵體形豐滿,稍胖,常年服用冷香丸,屬溼熱質。史湘雲,心直口快,不拘小節,才思敏捷,身體勻健,精力充沛,屬平和質。


體質的意義之一是可以指導養生。善攝身者,需根據各自不同的體質,選擇相應的措施和方法,改善體質。

“人享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西北之人氣深而厚,東南之人氣浮而薄。”這裏講,北方人多形體壯實,腠理致密,多見陽虛髒寒;東南之人體型瘦弱,腠理疏鬆,多陰虛溼熱;濱海臨湖之人多溼多痰等。此外,飲食因素和營養狀況對體質也有明顯影響。

二保護牙齒

《紅樓夢》中的小姐們的牙齒都潔白似玉,潤澤如珠,用家常話來說,就是排列整齊的糯米牙了。否則,姑娘的美麗也會大打折扣的。

我換牙的時候媽媽特小心,不讓啃骨頭,不準嗑瓜子。有些小姑娘換牙時不注意,排列整齊的糯米牙也就東倒西歪了,能跟《駱駝祥子》裏的虎妞“媲美”。

大觀園裏的孩子爲什麼一個個紅脣皓齒?《紅樓夢》裏有交代,原來他們都講究口腔衛生。賈寶玉、林黛玉 們清晨就用“青鹽擦牙”,這鹽可能不如今天的牙膏細膩,擦重了會磨損牙面釉質,但也有另一方面的好處,鹽水可殺滅口腔內的許多細菌。飯後照例由丫鬟捧來茶水漱口,趕緊把殘留在牙縫裏的食物碎屑漱掉,茶水可消除口臭。

醫生講得很嚇人:口腔殘留的食物在十分鐘之後就會形成牙垢,結成牙石,發酵呈酸性,長期酸蝕牙釉,形成齲齒(俗稱蟲牙)。

友友們,跟着林黛玉學學保護牙齒,你學會了嗎?

三 要從小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紅樓夢》裏的林黛玉 弱不禁風、面色蒼白,你認爲她哪個臟器可能出了問題?”這是浙江省五年級教材《中醫藥與健康》中的一道思考題。

記得曹雪芹在描寫林黛玉 咳嗽、吐血、氣喘等肺癆症狀之後,還這樣寫:“賈母看黛玉神氣不好,便出來告訴鳳姐等道:我看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她,只怕難好”(見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從這段描寫裏,姑不論賈母的爲人及其他,單從望這點來說,賈母確是有經驗的了。望就是看,人們請大夫醫病,常常叫請大夫看病,恐怕就是來自望的意思。望,果然可以“以表知裏”“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

太醫爲林黛玉切過脈之後,便講出了症狀:“頭暈,減飲食。多夢所見不幹自己的事,也必要動氣,且又多疑多懼。不知者疑爲性情乖誕,其實因肝陰虧損,心氣衰耗”,最後將病源定爲“肝邪偏旺肺金定受其殃,理宜疏肝保肺”。真也怪,林黛玉 患的又是肝病!說怪不怪,她是賈府的借居者,雖“富貴”,但總有乞食之感,喫東西咽得很不順當,只能以藥補之。

浙江推出全國首套小學中醫藥教材,引起了孩子們的濃厚興趣。中醫藥進課堂,並非爲了培養“小郎中”,而是爲了讓孩子們從小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紅樓夢》中的中醫藥健康知識有很多。對我們現在的小孩來說很有幫助。很多小孩子愛喫肉,晚餐葷菜喫得多、喫得太飽,喫完飯就寫作業,甚至還要喫夜宵:這種現狀令人擔憂。

《紅樓夢》中的中醫種子播進娃娃心裏,小學中醫藥教材進課堂,就是要培養孩子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親近感認同感,補齊中醫藥知識缺失的短板,使其藉助古老的東方智慧,擦亮中醫藥這張“中國名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