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友問候詩歌情(26)冬至篇

【友情提示:我開通了連載模式,閱讀過的文章標題呈淺灰色,未讀的文章顯示深黑色,您從文集進入,查找快速方便。】

寒風陰冷冬至日,

疫情呈陽人煙稀。

冬去春來不可逆,

車水馬龍總有時。

【抱着把戶外活動當作健身強體,愉悅身心載體的宗旨。春日秋月踐行:

用雙腳丈量山河,

用心靈迸發詩歌,

用汗水潤飾文字,

用遊記分享快樂。

在盡力參加戶外活動的同時,撰寫了《戶外軼事》,《驢友徒步韻詩集》等專題,閒暇之餘還編寫了《筆友問候詩歌情》,《玩轉簡書的應知應會》等筆友互動的文章、詩歌專題。歡迎走過路過的朋友,多多支持,多多捧場。】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12月22日左右開始的半個月。冬至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素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的說法。

冬至也是數九的起始日。一般認爲從冬至日起,數到三九二十一天時到達嚴寒;九九八十一日,天氣就暖和了,萬物甦醒,春暖花開。

冬至除了祭祀祭祖,更被譽爲可以養生,又可以補充元氣的日子之一。冬天養生要“去寒就溫”,此時如果被寒氣傷到,則陽根被傷,則陽氣的起點就會比較低,那麼,這一年裏陽氣的生髮則可能受到影響。

“冬至到,喫水餃”、“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喫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牀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喫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喫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在冬至節,北方會喫餃子,但是南方卻有喫湯圓、粉餈粑的習俗。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喫餃子、喫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喫冬至米 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