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不論今(二)

      談  古  不  論  今

                  二

            顧        冰

        改名,無論是人名、地名、重大事件,從古至今,屢見不鮮。目的,無非是讓新名比舊名更好聽一些,貨色還是一樣的。

        先說地名。石家莊,一聽,准以爲是個貧窮落後的村莊,土得掉渣。其實,它原名曾叫石門、常山等很多其它名字。那個叱吒疆場的常山趙子龍,就是石家莊人,可惜,若問古時常山在哪兒,恐怕很多人說不上來。

        再如,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大家都知道。但不知是哪位高人,將陳倉改爲今天的寶雞,讓人覺得不倫不類。

        還有,山東棗莊,望文生義,那裏一定盛產紅棗,其實,非也。有一句詩曰: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倘然在今天,這二句詩便應改成:棗莊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紅棗光了。

        再說人名。如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1936年,他寫了小說《觜鷺湖的憂鬱》時,改名端木紅梁。但當時,白色恐怖,紅即代表紅軍,因而將紅改作了蕻,後來,作家王統照又建議其將梁改成良。這樣便躲過了當局的審查,不可謂不費盡心機。

        再說著名詩人艾青,他原名蔣海澄。1931年時,他在法國留學,一次,在旅店登記住宿時,店方一見他和蔣介石同姓,便拒絕他入住。他一氣之下,在蔣字下邊劃去,打上了一個X,又寫上一個青。這樣,艾青這個名字便沿用了下來。

        這是改得巧妙的,但也有讓人遺笑萬年的。明太祖朱元璋,至高無上,非常避諱自己的名字,本皇姓朱,但豬怎麼叫呢?於是,他下了一道聖旨,豬,一律不準叫豬,而叫肥肥,如有違抗,格殺無論!在他之後,還有一個小皇帝,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乾脆禁止百姓喫豬肉。

        如此看來,有些改名,往往適得其反,越改越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