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餃子和湯圓,有什麼意義?

冬至都過去了好久了,我大抵是猜到了的,但它的確是不知不覺就已經過去了。就像不知不覺,不到一個月就要過年了。彷彿這兩年的春節都在新曆一月份,來得太早。又可能是大家都沒怎麼回家,氛圍太淡。到底是覺得失去了一些興奮和期待。

今年可能不一樣,其實也可能一樣。不一樣是已經放開了,大家回家路上除非是春運搶不到票,不然也沒有多少阻礙了。一樣則是誰家沒個老小,尤其是還沒有感染過的外出打工青年,甚至更加不敢回家了。

我就屬於後者,到目前都還沒有感染,也並不想回家。事實上,畢業出來,這將是第七個春節,但我只有其中兩個回去過。除了票難搶之外,其實主觀上也不怎麼想回去。

一來是來去費用挺高的,還不如直接省下來給他們在家的隔代老人用。
二來現在通訊發達,電話、視頻也方便,也沒什麼難得一見的說法。
三來這幾年疫情搞得也疲勞了,實際上,工作也難頂了,今年也虧了5萬,沒什麼拿回家的。
四來總是感覺那個我出生、我長大,落葉歸根的地方,總是沒有家的感覺.明明就是我家,在我這漂泊千里之外的歸屬,卻沒有歸屬感,反而像是過客,就讓人挺難理解的。

或許這就是像我這樣農村出來的打工人的想法吧,那個遙遠的地方,已經變成了遙遠的未來。現在是隔代的祖父母輩生活的地方,之後也是父母守望的地方,在這之後,纔是我歸根的所在。不是說年輕人不允許回家種田種地,而是那裏並不願意年輕人的停留。所以在這之後一二十年裏,那個地方,可能只是最多過年過節回去呆得了幾天,祭祖、勞作、小敘,然後又匆匆離開。

就像冬至本來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祖節氣,但隨着城市化的逐步提高,所謂的傳統祭祖,估計也得慢慢變得少而寡淡。不過仍記得冬喫蘿蔔夏吃薑的說法,倒也最後祭祖也是一個宴請、喫東西的節日了。畢竟能想到的最簡單舒適的團聚,也就是一羣人聚在一起觥籌交錯、談笑風生的畫面了。就像過年回家的意義,似乎就是一起喫那頓團年飯的意義。

還好了,就像還是有人在爭論冬至喫餃子還是湯圓的話題,不管有沒有意義,但這就出現在冬至這一特殊的節氣時,其他時候並沒有多少聲音。其實不管是喫餃子還是喫湯圓,也只是在冬至喫,纔給予了“冬至該喫湯圓還是餃子”的話題纔有的意義。就像我聽說冬至應該喫羊肉,因爲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

只不過喫什麼可能真的不重要,就像那頓團年飯,不在乎喫什麼,而是和什麼人喫。喫完那頓飯,用不了幾天,你還是得離開那個地方,和那些一起喫飯的人分開。你不知道還能在一起喫多少次,所以可能每一次都小心翼翼,不想錯過,生怕那是最後一次。

但事實上,每一次都是最後一次,每一次,都不一樣。就像有人在討論冬至該喫餃子還是湯圓,我聽說應該喫羊肉。但今天冬至那天,我只是吃了碗泡麪,我不記得是不是刻意煮了兩個雞蛋,但我記得直到晚上洗臉時,才發現我把蛋放在水槽降溫,卻忘記了喫它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