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裏話元旦

元旦祝福

看不到,聽不到,不知道,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用時間和心情去祝福!

希望你一切都好,要樂觀,要堅強,

要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堅持,給自己微笑,

努力,肯定會成功,加油!

一、元旦的由來

      中國人習慣將每年的1月1日稱爲“元旦”,“元旦”一詞是如何來的呢?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元旦”一詞,是中國古代的“土產”。中國很早就有過“年”的習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

      每年的1月1日爲元旦,是新年的開始。“元旦”是合成詞,按單個字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巔升起,中間雲霧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字。

    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爲正月,夏朝的時候產生了“夏曆”,就現在的“農曆”。農曆正月初一爲“歲首”,歲首這天就叫“元旦”。

      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爲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爲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爲“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改爲“春節”。

二、元旦相關古詩詞

《守歲》

  唐·杜甫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裏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鳳城新年辭》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丁卯元日》

  清·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佔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着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並無塵事到吾廬。

《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元旦試筆(選一)》

  明·陳獻章

  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屠蘇酒》

  元末明初·瞿佑

  紫俯仙人授寶方,新正先許少年嘗。

  八神奉命調金鼎,一氣回春滿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風曉入九霞觴。

  便將鳳歷從頭數,日日持杯訪醉鄉。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唐·李益

  綠楊着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思》

  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鄰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爲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新年作》

  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戲答元珍》

  宋·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湖口送友人》

  唐·李頻

  中流欲暮見湘煙,岸葦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衝雲夢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星漢通霄向水懸。

  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

三、元旦的習俗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說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並不見的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1、元旦的慶祝方式一:

      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爲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爲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2、元旦的慶祝方式二:

      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爲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3、元旦的慶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

      4、北方的元旦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閒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幹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醃菜、亂燉爲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醃雪裏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喫冰糖葫蘆,象徵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天津剪窗花,貼對聯,文娛活動應接不暇。山東在元旦這一天學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來年金榜題名。

        5、南方的元旦習俗:

      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把竹竿束於草上,點火燃燒,稱爲“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爲“捧元寶”。

        在福建,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喫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春飯”。春飯是“年年有餘”的象徵。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餘的象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