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街巷》159:香火鼎盛牛王廟

《老成都》(連載)   

【文章:完   璧;圖片: 完   璧】

         如今好多街道的地名路人大都不知道其來歷,如果把那些街道的來歷鐫刻在街名路牌之下,於歷史保護,於文化宏揚,於旅遊開發,皆不無裨益。比如早在300多年前,牛王廟街是因爲有了一座牛王廟而得名,而今那座曾經香火鼎盛的廟宇,因爲成都東大街改造擴建,早在2003年就整體搬遷至三聖鄉了。

         對於牛王廟,也許最有發言權的要數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教授。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因牛王廟而得名的成都市錦江區東大街牛王廟段,在水井坊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然而按譚教授的說法,牛王廟原址卻在現成都市錦江區牛市口辦事處轄區以內。其實,牛王廟的出現理應與牛有關,而買賣牛的牛市又衍生出地名牛市口來,如此說東大街牛王廟段若歸於牛市口轄區或許更爲合適。歷史上牛市口發生過一場瘟疫,清康熙7年(公元1668年),牛市發生牛瘟,時任四川巡撫的張德地爲消災免難穩定人心,捐資修建了牛王廟,並鑄造了一尊鐵牛供奉。

        廟宇頹廢三百年,鐵牛蹣跚知何往?因名成街牛王廟,但得香火續福旺。300多年的風風雨雨,牛王廟雖遭傾覆,鐵牛亦如泥牛入海,然因廟而成的街名一直沿用至今。所幸,古老的牛王廟原建築被遷到三聖鄉異地保護,重鑄大鐵牛以敬仰天府農耕文明和弘揚牛文化的工作亦在進行之中,因之,清康熙年間的這段歷史和文化仍在我們身邊,而非僅僅在記憶深處。

     (下篇:《牛王廟街尋牛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