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君:什么是“美”?儒佛道三教对美的追求与阐释有何迥异?《说文解字》称:“美,甘也。从羊从大。”段玉裁作注:“羊大则肥美。”

【淮君:什么是“美”?儒佛道三教对美的追求与阐释有何迥异?】

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诠释。古人认为,美源于食。

《说文解字》称:“美,甘也。从羊从大。”段玉裁作注:“羊大则肥美。”《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意即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著名新闻人、北京陛楼阁文化艺术院院长、书法家、御膳世家传承人、资深财经主编、久居北京的皖籍作家淮君总编辑说,马克思就曾指出:“劳动创造了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了美的源泉,人类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追求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道家认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道家主张天道自然、人道无为,“天人合一”,就是让人重新回归自然之态。“道”是中华乡村和美的元范畴。不过,乡村和美的精神主体还是儒家的。

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围绕“仁义礼智信”“澡身而浴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对此进行了成体系的论述,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齐治平。儒学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也自然成为乡村和美的思想主体。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土,经过漫长的本土化后,植入了很多华夏子民的内心。摒弃执念、修行悟道、因果缘起成为一种大众信仰,行善积德、臻至“无我”成为一种重要追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